智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姐姐金恩英,和小她五岁的弟弟。
智英妈妈生下姐姐恩英,感到很抱歉。
智英奶奶说,"下一胎是男孩就好了"。
生下智英,妈妈感到更加抱歉,奶奶说"下一胎是男孩就好了"。
医院阿姨给智英妈妈做完检查,她说,"可以准备漂亮衣服了"。
智英妈妈怀了第三个孩子。
她很难过,晚上躺在床上,试探性地问智英爸爸,"他爸,如果这一个还是女孩那?"
"别说那触霉头的话"。智英爸爸表明了态度。
八十年代,韩国也在实行计划孕育。
智英妈妈含着泪,放弃了这个孩子。
医生阿姨一个劲地道歉。
弟弟出生了,智英才知道原来那么严肃的爸爸也有温情的一面。
他看弟弟的眼神总是透着宠溺。
"重男轻女",这种现象不仅在智英家里,整个韩国,尽管男女比例失调逐年加大,"男多女少",男性地位还是高于女性。
智英上小学时,同桌的男孩总欺负智英,有一次把她的鞋子踢了出去,正好被老师看到。
老师问这双鞋子是谁的?
智英想,男孩应该会承认是他干的吧!
可,也许是老师太严厉了,男孩没有那么做,智英没办法,只好站了起来。
老师很生气地责怪了智英。
后排座位上的女生小声地说,"鞋子不是智英踢出去的"。
当老师询问是谁时,女生低下了头。
眼睛瞟向了男孩。
老师狠狠地教训了男孩,还让他写出自己犯的错误,并让他的爸爸妈妈签上名字交给他。
智英提出要调换座位。
老师说男孩为难智英,是因为喜欢她。
智英错愕,她看着老师,"欺负她的人怎么会是喜欢她那?"
智英不理解,她还是执意让老师换了同桌。
一个高个子男孩。
直到小学毕业,他们俩相处和平。
智英上大学,上班。
男性还是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智英生了女儿后,辞职。
产后抑郁,琐碎生活的折磨。
智英通过去世学姐,智英妈妈的口吻表达着对人,对事的不满。
智英的病情是:产后抑郁延伸到育儿抑郁
跟着智英一步步成长,她的身上也会有很多我们的影子。
感到幸运的是,我生了孩子后,无论工作,生活,即便有时很辛苦,身边的亲人都在从旁协助。
清明节了,又想起哥哥"不在家"时,对我好的奶奶。
奶奶分苹果,哥哥一半,姐姐一半中的一多半,剩下的是我的。
曾经很计较,会觉得不公平。成为了奶奶嘴里的"三尖尖"。
上了中专以后,每逢周末回到家,我能在奶奶的屋里睡整整一下午。
屋子静的只听到钟表滴答滴答地声音。奶奶干什么都尽量不发出声响。
而,叫醒我的是满屋子饭菜的香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