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唐书十五·明宗纪》天成三年(929年),丁巳,明宗(李嗣源)下诏:有两个百姓用竹竿练习战斗之事,他草率下诏让石敬瑭处置,后来发现是两个小孩子,但是已经被杀了,因为石敬瑭是他亲戚,他判石“减常膳”十日,“罚俸”一月。并下诏要求以后有极刑需要仔细裁遣,不得因循。“百僚进表称贺。”
《旧五代史·唐书十九·明宗纪》康澄: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阴阳不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涸不足惧,蟊贼伤稼不足惧;贤人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蔑闻深可畏。不足惧者,愿陛下存而勿论;深可畏者,愿陛下修而靡忒。
康澄的上书,深中时弊,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旧五代史·唐书二十二·末帝李李从珂》:(清泰元年,934年)九月辛丑,夜有星如五斗器,西南流,尾迹长数丈,屈曲如龙形。又众星乱流,不可胜数。
这个像是彗星和流星雨,又不是。古人认识彗星,如果是的话就直接说了,只能说是天有异像。皇帝驾驭力强时,这些都不是什么事;驾驭力弱时,这些异像都是动乱的导火索。李从珂刚到京师时,“诸军皆望有不次之赏,及从至京师,不满所望,相与谣曰:去却生菩萨,扶起一条铁。”人心如此,也难怪成了“末帝”。也不能怪李从珂小气,前文李从厚已经将府库赏赐一空了;前面赏赐太厚,已经将大家的阀值调的太高了,无怪人心不足。
史在德上疏,虽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将文武全骂了,树敌过多难以执行,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这就是说话欠考虑,等于射击不瞄准,害人害己。
《旧五代史·唐书二十四·末帝李李从珂》:(清泰三年,936年)召吏部侍郎龙敏访以机事,敏劝帝立东丹王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忧,不能久驻汉地矣。帝深以为然,竟不能行其谋。帝自是酣饮悲歌,形神惨沮。臣下劝其亲征,则曰:“卿辈勿说石郎,使我心胆坠地。”其怯惫也如此。
李从珂当将军时勇猛无畏,勇猛刚毅,才当了四年皇帝,就怯懦成这个样子。权力对人的腐蚀,真是太厉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