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父母关系变得僵化,他们常常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电视剧《小别离》中朵朵一直听话乖巧,却在某天也开始对父母大喊大叫:“你们尊重过我吗?在你们眼里,除了成绩还有什么!出去!出去!”
其实,不是父母的爱错了,而是我们表达上出了错。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业,很少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于是他们渐渐关上心门,自然会拒绝管教。
所以孩子在青春期,更要与他保持良好亲子关系。
其中,听比说重要得多,放弃居高临下的互动模式,多问问孩子怎么想的,一定让孩子明白,不管多大,爸爸妈妈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尊重孩子,减少控制
在他们小的时候,你可以打,可以骂,用尽父母的权威,但当孩子大了,你会发现你打不哭他,吓不到他,怎么骂,他都低着头不说话,然后用他最叛逆的方式去反抗你。


[爱心]快乐壹加壹家学院——6Q教育【小视频 大能量 】《好孩子的危险》
[疑问]大家所谓的“好孩子”就一定是真的好吗?
[太阳]很多父母总会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做榜样,家长认为他们都是好孩子。认为他们永远乖巧听话,不会制造问题,也完全不用操心。但其实,好孩子的内在需求是过度服从,他们的善良是一种必需品而不是选择。因想要完成家长的期望,那些“好孩子”听话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习惯了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满足周围的人的要求,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期望却被藏得很深。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也有这种观念,邀请好好地觉察一下它的来源。[爱心][爱心]

案例:孩子平时难免会因为调皮受到我的批评,以前批评他,他会生气地扔东西以发泄他的不舒服,但是扔东西的结果就是导致我更多的批评,所以现在他改成在自己手背上狠狠咬一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这种发泄情绪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心疼,也很苦恼,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受一点批评是不可能的,我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排解受批评以后难过的情绪?
解答:如果孩子的表现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说明妈妈的批评过头了。
妈妈可能觉得自己没问题,或者为自己辩护说“我在教他” “我的批评很合理”,但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反应里找答案、做检讨。孩子伤害自己已经是一种偏差行为,而这种行为表明孩子内部的情绪过满,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这十之八九不是因为孩子过度脆弱,而是妈妈的态度过了头,自己却毫无察觉。
所以,现在妈妈要做的不是想办法让孩子学习承受情绪,而是反省自己在批评孩子时,声音和语气里有没有过大的力量?声音能量过大,语气过于强硬,都会引起孩子的过度反应。试试改变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看能不能好一点!如果温和客气的教导对孩子不管用,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办法,比如,孩子不肯收拾东西,我们就不同意他出门玩。直到他完成分内的事情,温和的说教没效果,不代表我们只能用激烈的批评。
即使当孩子犯了很大的错,我们需要用认真、严肃的态度讲尖锐的话时,我们也要用身体和孩子做链接,比如靠近他,用手握着他的手或肩膀,告诉他:“你刚才那样做,妈妈觉得错的太离谱”,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听进去教导,因为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只是被批评,而不是被拒绝。“妈妈的批评不代表妈妈不爱我、不要我”,恐惧也会因此减少。
另外,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当我们想让孩子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那就在孩子收拾好东西的时候表扬他:“你自己收拾了,真好。” 或者“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放回了原位,我很高兴。” 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教导,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如果正面鼓励比批评更有效,为什么我们不用这个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