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力,是能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提升自主学习力,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A: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进步那么明显,而我们家的孩子确没看到是什么进步?
Q:如果已经上了一段时间课(四个月以上),孩子还是对阅读没有任何兴趣,观察孩子是否是有以下情况:
1.识字量不够,识字量低于1000字,孩子在自已阅读时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这些不认识的字让孩子感觉自己完不成阅读,经常需要问家长或者老师“某某字读什么?”才能够继续读下去,读书非常吃力,这时难免易被更轻松容易的事情干扰影响,分散注意力,所以阅读的体验感不好,难以爱上阅读,这里并不包括家长、老师给孩子读,或者听书。
2.回家练习时,没有按照老师训练的要求读书,课堂上老师引导孩子进行5D阅读,读书要五感参与其中,每周上课2小时,课程训练的环节比较多,5D阅读的训练时间比较少,比如15-25分钟,所以回家的练习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每天阅读打卡,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黑格尔在《逻辑学》的“存在论”中阐述:量变产生质变,量变演变到质变需要漫长过程,质变转为量变只需一小步,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是达不到“效果”的,建议每周阅读打卡3-5次,每次阅读15-30分钟,保证阅读的时间。
3.家庭环境影响,为了孩子能够养成终身爱上阅读的习惯,家庭阅读氛围一定要特别用心。例如,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兄妹两人养成阅读的爱好,把家里的客厅变成了图书室,撤去了电视机以及占地方的家具,客厅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只留下家人一起阅读休息的沙发,兄妹两人经常依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4.是否存在阅读书写障碍、专注力缺陷障碍的问题,多动、冲动、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焦虑、抑郁以及学习问题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孩子综合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进展的因素。如果孩子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家长也不要焦虑,正确面对,给予孩子正确的辅助,多鼓励孩子。试着对孩子的要求降低一点,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科学家,比如:爱因斯胆、爱迪生、安徒生…都存在阅读学习方面的障碍,存在这些问题并不是给孩子画上“问题孩子”的标签,因为这些孩子的花期时间和普通孩子不同,显得在特定的时间和规则下,他们会慢一点,但是他们在其他领域有些家长还没发现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