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曾说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孩子是最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群体。”来自父母否定的话语,会带给孩子负面的暗示,给孩子设限。
想起樊登老师曾说过的:父母瞧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分分钟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细腻的,久而久之,孩子不会再听你的话,他们只是等待着离家的那一刻,他们盼望着什么时候长大,什么时候离开这个家,什么时候不再听你的话。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一跟父母说话就觉得很烦躁,有股无名火?底下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并不是你有多讨厌父母,也不是你没耐心,或者说脾气不够好。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打压挑剔贬低你,甚至动辄打骂你,幼小的孩子会觉得很难受,委屈愤怒,但又无力反驳,这些没有被表达的情绪,都被累积在潜意识里。所以长大后再回到这样的场景和父母沟通,不论他们说得对还是错,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觉得他们可能马上又要开始了,又要像小时候那样挑剔打压你,所以你不自觉地开启保护机制。用不耐烦发脾气的方式来先发制人,这样他们就无法伤害你了。
导演姜文,曾在采访中挫败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母亲的差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曾一针见血指出:“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种,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父母的批评、贬低,就像细如牛毛的雨,一点一点将孩子打湿;而孩子,需要用一生去驱除身上的阴冷寒气;甚至,会让一个孩子走进自暴自弃的深渊。
当自尊心被摧毁到一定程度,自我否定倒成了另一种保护模式。当孩子说这些话时,并不是胆小懦弱,而是已经处于“自毁”的边缘了。连反驳欲都没有了的孩子,不敢想象被否定过多少次。或许父母打击孩子,只是想要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样子。却不知道当父母总是嫌弃孩子不够好,孩子会把父母的这些负面评价内化成对自我的评价,长大后他们可能会变成一个低自尊的人,喜欢过度自我攻击,把一切问题揽在身上,就算得到了别人的夸奖和认可,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精神上击垮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其自我否定。”当父母觉得孩子糟糕,孩子才是真的无可救药。
家庭,是孩子的起点,更是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终点。孩子将来的格局如何,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难题。这些,都可能藏在父母的语言里。所以,我们常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