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社会学的书。《社交媒体棱镜》,从统计学角度看了看社会的模样。
第一个是极化的问题。作者研究了一些极左和极右的IP,发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完全没有满嘴脏话,喊打喊杀的。
网络给了他们社会身份认同。用来发泄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作者还发现,他们并不特别忠于自己的立场,而只是“制造混乱”。
就像叛逆期的孩子,捣乱是更重要的原因。这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导致他们对现有秩序不满。
第二个是信息茧房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平台的回音室效应增加了人们的自我认同,让他们越来越极端。
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一部分普通民众可以从茧房中出来逛逛。在一个月内,每天接收20条意见相反的新闻。按照我们的猜测,这些人将会有更平衡的视野,更温和的立场。
结果却相反,偶尔出来看看相反立场的新闻,反而让曾经温和的他们变得极端了。
社交平台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第三 沉默的大多数。很多人渐渐不爱发表意见,因为不想与好朋友争论,不想被极端分子威胁,不想泄露自己的立场,于是他们沉默。
一个中年美国人说;我投了40年票,眼看着事情越来越糟,无论选谁都一样。
呃。社会治理竟是如此艰难的事?在自由受保护的大洋彼岸,也是这样?这让我觉得惊奇。
这本书都是各种测试,信息采集,没有自己的左右立场,这是他比较可信的原因。但书里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解法。只有最后一章,潦草带过,还都是空空的套话。
书里还讨论了年轻人离开社交媒体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千禧年之后,再也没有人能离开社交媒体。
这已经是人类的宿命了。看看接下去的几十年,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