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午后,办公室里弥漫起一股清新的田园香气,同事不知从哪个平台购来了新上市的玉米。那带着青壳的玉米,静静躺在马夹袋里,仿佛将整个田野的生机都裹挟了进来。看到它,我不禁想起老家老妈种的玉米,上个月我还帮着浇过地,此刻,它们是不是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呢?
望着这一袋玉米,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办公室里既没有锅子,唯有一个煮水壶和一台微波炉,该如何把玉米弄熟呢?放在煮水壶里煮,可它煮沸后便会自动切断电源,显然无法将玉米煮熟。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微波炉,可要用什么火候,转几分钟才合适呢?
好在身处网络时代,信息获取极为便捷。不多时,同事便按照网上的方法启动了微波炉。几分钟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叮”响,玉米似乎大功告成了。
剥开那依旧翠绿的玉米包衣,一颗颗白色的玉米粒晶莹剔透,只是因为并非水煮,略显干了些。但令人惊喜的是,它确实熟了!尽管还烫手,同事已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还热情地递给我一个。我实在吃不下一整根,便接过了半个。咬上一口,玉米还热乎着,可由于直接用微波炉加热,水分子丧失过多,玉米粒干巴巴的,确实得有一副好牙口才能好好享受这份独特的“美食”。我突然想到,要是刚才在转动微波炉时,在旁边放一碗水,或许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下次倒是可以尝试一番。
不知从何时起,玉米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美食,更是减肥减重人士眼中的优质碳水。可小时候,在我们眼里,玉米不过是粗粮罢了,哪比得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那时,我们对玉米的态度颇为不屑,如今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禁感叹,这世间的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在岁月中不断改变,没想到连常吃的食物,也会经历这般戏剧性的变迁,仿佛是一场奇妙的轮回。这小小的玉米,不仅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味觉记忆,更见证了生活的变化与发展,让人在品尝它的同时,也不禁对时光的流转生出诸多感慨。
2025.6.4
沪上北风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