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需要做到:用人所长,避人所短;识人所长,知人所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用人所长?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做到——发现别人的优点,多看别人的长处。
这时候,有些小伙伴就提出疑问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是没办法看到他人的长处,这是我的卡点,应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雪瓶老师的观点是:做好自我训练,发现别人之所长。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做同一件事。
这就是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同一件事。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要上班或上学,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上班或上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到达方式、不同的路径,多种方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总会找到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出行方式有走路、骑自行车、坐平衡车、公交、地铁、打的等多种方式,从家里到公司或学校的路径也不止一条。
每天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路径,这样就每天都有新鲜的感受。
同样,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拍短视频,可以尝试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去拍摄同一个主题的短视频,比如关于学习这个主题,如何用100种甚至更多种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其次,是摒弃惯性。
我们平时很容易生活在惯性中,一旦形成惯性就不想改变。
有些好的习惯可以形成惯性,比如早起、阅读、运动等,但我认为,和思维有关的东西一定不要形成惯性,一旦形成惯性,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固定思维,从而止步不前。
我们需要向优秀人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然后不断在自己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在此之后,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践行和复盘,对它进行升级迭代。
这两点,其实都是修炼我们自己发现细节中变化的能力。
我们除了要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还需要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提升自信心!
那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雪瓶老师分享的方法是——写成功日记,每天至少写5条内容,也就是写五件自己比前一天精进的事情。
比如,多看了一页书,多运动了一分钟,吃饭多吃了一分钟(因为细嚼慢咽更有助于消化)等,无论多么琐碎的小事,只要每天在进步,都值得记录。
确实是这样,我们其实就是在一件件积累的小事中收获成长的。
比如,我的文字输出能力,就是通过持续180多天写复盘的积累而收获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些说的都是积累的力量,我们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持续在精进,随着时间一天天地积累,我们最终一定能够有大的收获。
以上内容来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雪瓶老师的分享,以及个人的学习整理和学习感受,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
我是随缘,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