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星期二。当忍耐成为一种常态,人会在某一方面越来越失去抗争和辩驳的意愿。你的心底会泛起此起彼伏自我辩驳的话,但却被一个念头全部压下。这个想法是你最在乎的,保护的是你在意的东西,使你可以为之接受一切原本背离你内心真实想法的东西。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找你了,在这样阴雨绵绵的季节里,我的孤寂感又莫名增加了一些。
人总是不能过于贪心的,只要享受一部分就足够,不可以要求什么都想要。你所需要的满足的东西尽量向内索取,而不依赖于外界。外界的变数比起内里的变化更加不可控,而我大部分时间可以掌控自己。谈十年以后,谈未知的将来,更多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期许和向往,而不是在谈一种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这种不可知性可以营造一种望梅止渴般的憧憬,给人一种坚持下去的可期待性,但这种期待还是不要为好。不管你是笃定这种期待的可实现性也好,还是对此嗤之以鼻,都将迎来不太好的结局。假设结果是注定的,期待越深,带来的痛苦是成正比的。所以人要直面当下的痛苦,快乐可以延迟满足,但对于痛苦则要当下面对。逃避或许是一种解决方式,但只是针对那些本就会随时间消逝的痛。而有一种痛,是对曾经存在过的证明,只有经历过,才确切真实。
写作的方向随着阅读和思考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开始热衷于对现实生活和想法的记录,慢慢发现如今生活的形态是单一,而从生活中延伸的想法却在发生着变化。而文字如果是用来记录单一的生活,终将是乏味和缺少激情的。开始转向探索和记录那些想象的、好奇的、未知的、憧憬的、甚至是困惑的想法,也慢慢体验到了非现实文学的魅力所在,他们是人类理想和文明的再创造,让人嗅到了无比浪漫的气息。文学和艺术的存在,一类是创造者,一类是欣赏者。即便成为不了杰出的创作者,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欣赏者。人不能缺少精神的寄托,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感动,需要一个途径去释放和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