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人们总是逃避那些过程痛苦但却有意义的事情,而去选择那些看似轻松实则无用的事情去完成?
原因显而易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趋利避害的,往往什么事情轻松就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困难,而且过程还痛苦,就拒绝什么事情,哪怕自己知道那是件有意义的事。
比如很多人看书看不进去,但是刷手机刷微信却停不下来,正是如此。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群。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1. 是否有目标感?
生活中你有给自己设定目标吗?当你脑海中有目标意识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虽然制定了目标不一定能达成,但是有目标感和没有目标感的人,差别在于前者会做跟目标有关的事。
因为有目标在前,有想法在推动自己,所以即使难,也会想方设法突破,这个过程就是不断进步蜕变的过程。
而没有目标感的人,生活更容易随波逐流,因为本身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一定要做什么的愿望,几乎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最要命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人,能看到自己的随波逐流,但是却又无法真正下定决心改变,才是最痛苦的。
2. 是否能做到延迟满足?
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糖果效应,最初的实验是给一群小孩子分糖果,不能等待的小孩子拿的糖果少,马上就可以享受到糖果,而想拿到多一些糖果的小孩子就要比其他人等待更多的时间。
最后做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长大之后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都有不错的成绩,而那些不愿等待的孩子则很普通。
这说明,想要做成一些事,是需要等待,需要延迟满足的,而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如果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培养,那么在人生道路上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如果已经错过了那个时期,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仍然有机会做成一些事情。
想想你生活中的经历,哪些时候是即时行乐的,哪些时候是延迟满足的?
能够即时享乐的一般都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吃美食,打游戏,看电影等等,而像那些对我们有好处,但是当下不一定有效果和反馈的,比如阅读、写作、学习等等,就需要我们学会延迟满足,逆着自己的习性来。
具体怎么来做到延迟满足呢?
1. 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
设定一个小目标,或者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当小目标做到时,给自己一些奖励,满足自己的同时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2. 等待几分钟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特别想去做一件轻松但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刻意等待几分钟,不要马上做决定,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慢慢适应。
也许当你等待片刻的时候,你本身想做那件事的冲动已经逐渐淡下去了。其实也就是在情绪最冲动的时候,让理智保持在线。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
人生是快乐和意义并存的。
舍弃其一,人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光彩。
我们不仅要在轻松的事情里找快乐,也要去困难的事情里找意义,或者你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做困难的事,合二为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