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烛光斧影:三征北汉未竟,留下金匮之盟,一代开国雄主留下的谜团

烛光斧影:三征北汉未竟,留下金匮之盟,一代开国雄主留下的谜团

作者: 北雁寄南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3-31 08:01 被阅读0次

序曲

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城。十一月攻破江宁,李煜投降,南唐灭亡。南唐覆灭后,宋太祖赵匡胤积极地准备出兵,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进攻北汉。

宋太祖不管是用兵还是治国都非常沉稳,但凡消灭一个大国,他都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解决新归之地的矛盾,处理各种问题,发展民生,从而达到四海归心的目的。但此次刚刚平定江南,就立马兵出北汉,是否过于急切了。相较于南唐,北汉国疲民弱,占领北汉并不能给大宋带来太多经济利益,并且攻打北汉必然会触动辽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赵匡胤如此急于攻打北汉呢?

难道贵为一国之君的他还要靠攻占北汉所带来的威望和声名来巩固权力吗?

金匮之盟

历史总是不可捉摸,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有一些事件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北宋的私史稗乘中多有记载的“金匮之盟”就是这样一件充满神秘和诡异的事情,让人们充分感到,历史的车轮一旦起动,就会总有些事件不受人力所控,哪怕是帝王,也不能阻挡其发生。

据传,赵匡胤生母杜太后曾经问赵匡胤:“你知道为什么你可以夺得天下吗?”赵匡胤答:“是祖宗积德啊!”杜太后摇头说:“那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幼,主少国疑,你才得以黄袍加身。所以以后传位,应该先传给你的弟弟光义,这样我大宋江山才可以永固。”赵匡胤叩头说:“一定遵照母亲说的做。”于是,杜太后命赵普起草盟约,藏于金匮之中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金匮之盟。

但关于金匮之盟起源、内容、参与者、书写者、公开与否、誓书的收藏等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金匮之盟真伪难辨,哪怕是真的,其内容也是很有争议的。至少不少人认为即使盟约是真的,原始的“三传约”才是真实的“金匮之盟”,而后公布的“独传约”则是赵光义为了将皇位传承保留在自己一脉而对原始“金匮之盟”的篡改。

历史的迷雾是如此之厚重,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但结合宋太祖在平南唐后如此急切的攻打北汉,我们不妨大胆做个假设。那就是当时宋朝的内部其实并不稳定,以赵炅为首的力量已经对赵匡胤的皇帝权力构成了挑战和威胁。赵匡胤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威胁,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削弱赵炅的势力,这才有了所谓的迁都之争,而在迁都不成后,更是希望通攻打北汉来建立自己开疆拓土的无上功绩,进而凭借个人的巨大威望,压制赵炅的力量,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经验丰富的继承人。

毕竟不传位于长子而传位于弟已经有悖常理,更别提“金匮之盟”只提传位于赵炅,而不提到复传位于赵匡胤之长子更不合情理。合着大哥因为孩子年幼,怕被人欺负,所以把家业交给弟弟照看,而到了孩子成年后,作叔叔还继续霸占大哥的家业,不还给侄子。

赵匡胤如此急切的攻打北汉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不在于开疆辟土,而是借此提升个人威望,压制赵炅,为自己的后代扫平继承障碍。扫平北汉后,大宋所面临的局面可是要比后周强太多了,加上赵匡胤以文统武的平衡策略,想要再演一出黄袍加身已经基本不可能了。所以唯一一威胁只能是来自于帝国内部的权力之争,只能是皇室内部的帝位之争。

烛光斧影

976 年阴历八月,赵匡胤下达了北征的命令,五路大军齐头并进,兵发太原。同前两次的北征相比,这一次,宋朝国力更盛,兵力更强大。在平定南唐之后,携虎狼之威北上的宋兵在潘美,党进等沙场宿将的带领之下,可谓势不可挡。

惶惶不可终日的北汉刘继恩只得再次向辽国求助,而辽国派出来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带重兵前来救援。

一场血战就在眼前,处于战力巅峰的大宋军队和辽国的草原铁骑将进行一次正面交锋,胜负虽然难料,但如果这场战争真的发生的话,很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这对于大宋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因为此时此刻,领导他们的是那个战无不胜的英明君王,是那个荡平诸国,念念不忘收复燕云的开国帝王 - 赵匡胤。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这样无情,一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太原城下的大军一时陷入错乱之中。他们的君主,那个雄才伟略横扫宇内英雄,那个杯酒释兵权,立下太祖碑誓的温和君主,竟然去世了。他没有等到他的大军凯旋还朝,没有完成攻占北汉计划,没有实现收复燕云的大业,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一代雄主离奇去世。

宋太祖之死很是离奇,历代各有解说,但《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

“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时已患病的赵匡胤命召晋王赵炅入宫饮酒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赵炅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饮罢时,约莫为次日三更,殿外大雪堆积数寸之高,只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对赵炅说:“好为之”,随后解衣就寝,鼾声如雷。四更时分,赵匡胤被发现死于万岁殿内,随后赵炅继位。

结语

赵匡胤终究是带着遗憾离世的,他在刚刚平定南唐之后就迅速组织第三次北征北汉,是为了通过一场大胜来抵消内部某个势力对于皇权的威胁,但大军尚未归来,这样一个皇帝就在疑云丛生的雪夜离奇辞世,他的死成了千古疑案,他的死也让大宋统一天下的希望就此断送。他参与建立的威震天下的大宋禁军,也由于他的死亡而没有了精气神,逐渐失去了震慑敌人锋芒。帝国的灭亡之路由此开始,汉民族也在此后的数百年内走向在异族铁蹄下艰难求生的苦难之路。

相关文章

  • 斧声浊影和金匮之盟!!!

    今天准备来讲一讲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想到讲赵光义呢?简单介绍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

  • 赵光义为何会伪造“金匮之盟”?这不是给自己下绊子吗?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金匮之盟”是确实存在的,并非由赵光义伪造,但是经过了赵光义的篡改。 金匮之盟的由来 《宋...

  •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 从时间与内容分析 会发现诸多疑问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是围绕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之间,关于皇位继承的历史疑云。 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

  • 金匮之盟

    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

  • 《如果这是宋史》烛光斧影

    盘踞太原多年的北汉,是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了。征讨北汉,刻不容缓。 神武的赵匡胤派出五路大军,直指太原。 北汉依附...

  • 大宋十二:烛影斧声金匮盟

    大宋赵家不喜欢血洗京城的惨剧,所以不轻易杀投降的国主;你看看当时太祖时期在开封的亡国君主都能凑两桌麻将的,太...

  • 感想 摘抄 2019-06-19(一百三四)

    未竟轮回之魂,复生双生之灵。手执修罗之念,心有赤子之情。 三月佳期 ,一堂缔约。共盟鸳蝶,白首永偕。 千里恩怨一世...

  • 三     留下

    太阳已经落山了,傍晚的红水泛着金色的光泽,粼粼的波光晃的运船上的人都眯起了眼睛,红水一边是热闹的街市,熙熙攘...

  • 张国荣与《阿飞正传》

    张国荣,一代巨星,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他留下了《阿飞正传》,一部经典的自传。 《阿飞正传》是影之杰制作有限公...

  • 司马昭与嵇康之死

    司马昭的确是个人物!“三国”的终结者,西晋开国皇帝的老子嘛! 不然,千百年了,又岂能留下“司马昭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烛光斧影:三征北汉未竟,留下金匮之盟,一代开国雄主留下的谜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wc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