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家天下文化(模仿文风)

作者: 猫的报恩 | 来源:发表于2015-07-07 14:25 被阅读2463次

我出生于80年代,那个年代长大的人,是断然不会记不得过年的,过年才有的兔子灯、烟花、还有压岁钱,都是好物件,值得放在脑子里面细细的品。


兔子灯是那时候的乡下人手工做的,钢丝拉出一只兔子,用纸糊了,里面点一支蜡烛,便能拉了走,但是这东西和烟花一样,过完年也就没了,纸破了、钢丝歪了,实在是算不得实惠。

压岁钱也是一样,阿爹阿姆一句“我帮你收起来”,乖乖的上缴国库,却换不来一纸纳税光荣的证书。

我有记恨的理由,须知小孩子也是有纪念的物件的,比如糖人和风车,那些都是要钱买的。

阿爹他们似乎是不懂这个道理的。

在这一点上是可耻的,可是毕竟是双亲,毕竟是家天下,奈何。

大抵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的父母都是这副官老爷的派头,发了成绩单了,伸手说道:拿来。

成绩单和戒尺便要奉上。

同样拿去的,还有其他的好东西。

喜欢伸手的,也决计不只是双亲。

村子里,有邻家人挖到了一块乌黑黑的木头,想着起个名字,然而那邻家终究起不出好名字——他原本就是出身于50年代的,识不上几个字。于是就起名乌木了。

我和其他小伙伴一阵哄笑。

那汉子也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了,自嘲道:莫要笑,莫要笑,我不比你们,三年灾害,上山下乡,后来又下了岗,见不到大世面,老了呢。

然而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还是笑了。

那汉子一本正经的算到:这块木头,可以给我阿妈打一副棺材来,外面的边角料可以冬天取火,给婆娘和小崽子煨火,里面挖出来的,精算算,打一套小点的家居可以。

这种时候是万万不敢笑的,这做了爹的人还要尽孝道呢,百善为先,若是教书的先生在,只怕还要领着我们向他鞠躬作揖。

我们是不大看得起这人的,收起笑容,也就走了,任他去打棺材去吧。

然而棺材还是没有达成,那块乌黑黑的木头,让一群乡绅领着村长领走了,留了一张奖状给他。

“不是算的满满的嘛,你怎么就给了。”我问那汉子。

“不给又能怎么样呢,乡绅帮着说好话,还要帮我写文章,村头儿带着人呢。”

文章他是不稀罕的,村头儿的人我见过,与眼前这汉子一般身世,只是会打人,又拜了村头的庙门,开始横着走了。

可真要横着走,也不尽然,偶尔又出人命的,还是要担王法的,村头也不管他,“临时来的,我也不认识呢。”就由上面的带走了,走的时候脸上才露出与汉子一样的神情——他们原本是一类人。

村头儿是不爱惜的——明天又会有新的来效忠。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命下,不俟,驾而行,这是祖宗定下的法度,万万越份不得,不然,那些天兵天将就要来收拾你了。

所以我们终于还是一群孝子贤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起来。

不满足的话,就要远游,游必有方。

我告诉阿爹想去外地的大学。

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沉默成了一座山状,只是抽烟,不说话了,连看也不看我一眼。

“那要花多少钱一年。”阿爹问我,我无言。

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是在双亲的庇护下一口一口喂大的。

临行那天,阿爹交给我一张存折,交到我手上。

“以前的压岁钱都在里面了,5万,4年里要紧着花。”这是他的嘱咐。

压岁钱哪里会有5w的,我这时已经知道,每年双亲还要还礼的。

最后我还是走了,一艘停泊了18年的小木板终究还是离开了山,山上有树,木板就是从树上来的。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秦汉之前,父子的纽带排在君臣之前。

信矣。

等我回去的时候,父亲还在,只是老了,见了儿子,还是不说话,眼角的皱纹里面却隐约藏着笑。

我也笑,以后没有压岁钱让他从此藏好了。

那个发现乌木的汉子那一年走了,乡绅们和其他人都没去送,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吹进这座山,他们忙呢。

村头儿也不在了,不知是升官了还是怎么。

有人来找过阿爹当头儿,阿爹破天荒的说了一大堆话,推辞了。

他直到最后也只是一个人的父亲,一个收了我压岁钱,又连本带利还回来的父亲。

相关文章

  • 父亲的家天下文化(模仿文风)

    我出生于80年代,那个年代长大的人,是断然不会记不得过年的,过年才有的兔子灯、烟花、还有压岁钱,都是好物件,值得放...

  • 新时代闰土的干爹文化(模仿文风)

    (一) 约莫1个月前,我与妻子大吵了一架,便不大再喜欢回家了。 吵架的原因现在也不记得了,有谁想到,抱怨一下现在的...

  • 鲁迅文风模仿大赛

    模仿鲁迅的文笔描述天气阴冷、单身、想念、emo,还有自己不想做某事(老师医生或辞职)。 格式:我大抵……(+主要事...

  • 文风模仿傅佩荣

    内容以玄学,技术为主,万事开头难,前期随意,但是条理要清晰

  • 吃饭的中国人(模仿文风)

    有史可考的,五胡乱华中,北魏的贾思勰有一篇教种树的文章,里面说到:榆生,共草俱长,未须料理。 那时候的料理和吃饭还...

  • 中国人的情商(模仿文风)

    民国时期,流行过“德先生”与“赛先生”的争论,民国也确实蓬勃发展过一段时间的,后来蒋光头带着黄金去了台湾,将两位先...

  • 第十五天,跟宇彤老师成为声音万人迷

    花花的分享 1、做读书笔记。 2、模仿。多看,多模仿自己欣赏的作者的行文风格。 3、定主题。 4、讲故事 最常用的...

  • 所以你现在希望用文字书写些什么呢(四)

    大概是高二吧,形成了类似于现在这样的文风。 其实还是带着些许模仿的痕迹吧。但这样的文风也和我自己性格比较相像,...

  • 一个模仿大v的方法

    想到了一个模仿大v的方法。 不是直接抄袭,也不是伪原创或者洗稿 而是模仿他的内容选题、行文风格、遣词造句 具体怎么...

  • 一件很好的事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模仿韩寒的文风写过一篇关于头发的文章。因为模仿的功力不够,直接导致了现在擅长从生活中提取神经质元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家天下文化(模仿文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w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