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我们给自己立了很多的flag,最常见的是减肥,比如微信头像就经常看到“不减十斤,不换头像”,一段时间过后,头像换了,人也依然如胖,只是不再提及减肥事宜。真是上坡容易下坡难,增肥容易减肥难。 为什么总是无法控制对美食的热衷,个中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内在安全感的需要。比如典型的是疫情肥。固然因为赋闲在家,运动少,精力消耗在吃上面较多,但另外原因也是因为疫情期间人心惶惶,宣传报道让我们知道对抗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潜意识告诉自己,为了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需要补充身体素质能量,所以拼命通过吃饭让自己强壮,这就就会让自己远离病毒,安全度过眼前的困境;吃是最简单的,通过吃饭让自己看起来强壮,获得安全感。
其二,缓解焦虑的需要。另外在情绪低落或焦虑的情况下,总是会觉得内心无处安放,空洞无力,需要找到什么来作为依附,这时候美食就能起到安慰的作用,选择吃进去填充内在的空洞,这的确是能起到缓解情绪的好处,但是看到身上的赘肉却又会带来无尽的烦恼,自我的难以接纳,这样看起来,通过吃来缓解焦虑无异于饮鸩止渴,只能增加焦虑感。
其三,被迫接受自我或者自我放飞的需要。对自己当下的这个样子,自己是认可的,接受自己这个样子,不再觉得自己不够好,不会去刻意要求取悦他人,或者认为这个样子的自己会比较有安全感。因为胖,某种意义上会削弱性别的特征,让自己变得不再具有吸引力,从而获得一份内心的宁静。会看到那些因为情感受伤的人,会放飞自己,暴饮暴食,不修边幅,其实一方面是通过美食疗愈心情,也有是害怕再次走入一段情感,让自己变得不再有吸引力,从而避免遭受再次的情感创伤。
想想看,小婴儿时期,让孩子最开心的是吸吮母亲的乳房,只要吃饱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成人何尝不是,可以的减肥某种意义是对自我的压抑,除非是内在真的接受我愿意为自己而改变,那么美食的诱惑就不再是诱惑,因为有了比美食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让自己去执着,肥自然就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