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那年,叛逆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透了我看似光鲜的青春。
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的我,是父亲最大的骄傲——这份骄傲却与关心无关,只关乎他在村口闲谈时,能扬起下巴说“我家丫头又考了第一”的体面。奶奶操持着我的衣食住行,粗茶淡饭里藏着细碎的疼惜……我像一只被设定好程序的陀螺,在“优秀”的轨道上不停旋转,直到某一天,弦突然断了。
那一天,我异常烦躁,咬着牙说“我不上学了”。后来才懂,那不是叛逆,是逃避:逃避试卷上密密麻麻的难题如蛛网般缠绕的窒息感,逃避每次考试前如重石压胸的焦虑,逃避考砸后父亲冷嘲热讽如冰锥刺骨的责备,逃避成为“炫耀资本”如枷锁缚身的沉重……我怕父亲向邻里夸耀时的得意沦为泡影,怕维持“名列前茅”的体面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怕满心疲惫却无人读懂背后的煎熬!
父亲果然暴怒,骂声像冰雹砸在窗棂上,句句都在指责我辜负了他的“炫耀资本”。我把自己裹在被子里,排斥感像藤蔓疯长,缠得我喘不过气,连学校的名字都不愿听见。
这时,奶奶轻轻推开房门。七十多岁的老人,裹着一双三寸金莲,走路本就摇摇晃晃,此刻却站得格外挺拔。她枯瘦的手抚过我的头发,掌心的老茧带着岁月的温度,声音平静却坚定:“孩子,去上学吧,我送你。”
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疼得喘不过气。我太清楚奶奶这句话的分量——一生要强的她从不说大话,既然说了“送”,即便是爬也要把我送到学校。她没问我为什么不想上学,没说半句埋怨的话,只把所有担忧都藏进了眼底的温柔里。我望着她满头银发,像被霜染过的芦苇;望着她眼角皱纹,像刻满故事的年轮,藏着一生的坚韧。眼泪突然涌了上来,一万个不愿意在心底翻涌,却在奶奶期盼的目光中,轻轻点了点头。
奶奶瞬间笑了,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她转身就往屋外跑,把家里能找到的好吃的都搜罗出来: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带着麦香,用油纸包着的炒花生脆生生,还有特意为我炸的肉丸子。她将这些东西仔细打包,沉甸甸的包裹压在瘦弱的肩上,几乎要把她的脊梁压弯。“孩子,走。”她拉起我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我心底的寒意,还不忘打趣道:“咱丫头去上学,可得带着奶奶的福气。”
凌晨三点多的天,是浓得化不开的灰黑,连星光都被厚重的云层捂得严严实实。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火光映着她佝偻的身影,油饼在锅中滋滋作响,香气漫过冰冷的空气,裹着烟火气钻进鼻腔。四点整,我们踏着晨雾出发,乡间小路被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夹在中间,黑黢黢的玉米秆像无数沉默的黑影,密密麻麻地挤过来,把小路压得只剩窄窄一线。叶片在夜风中偶尔摩挲,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更衬得四周静得可怕,连呼吸都显得格外清晰。
天地间静极了,只有远处村庄偶尔传来一声鸡叫,凄厉地划破黑暗,又迅速坠入更深的寂静;近处的虫鸣断断续续,细弱却执着,像是在黑暗中独自低语。我和奶奶的影子被微弱的天光拉得忽长忽短,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晃动,那些看不见的土坷垃和浅坑,藏在黑影里,等着让人猝不及防地绊一下。
奶奶走在前面,那双裹了一辈子的三寸金莲,踩在崎岖的小路上,每一步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她的脚刚落下,又轻轻抬起,仿佛怕踩进深坑,又怕被土块硌疼,整个身子都跟着微微摇晃,像狂风中勉强站稳的芦苇。背上的包裹沉甸甸的,压得她的脊梁弯成了一座紧绷的弓,每走一步,肩膀都要剧烈地颤动一下,像是在与肩头的重量和脚下的坎坷较劲。我想替她分担,她却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喘息:“不沉……给咱丫头带的,累不着。”
雾气打湿了她的头发,鬓角的银丝沾着细碎的水珠,在黑暗中泛着冷光。她时不时停下脚步,回头借着朦胧的天光看我,眼神里满是牵挂:“慢点走,看着脚下,别摔着。”我跟在她身后,看着她在玉米地夹道中摇晃却坚定的背影,心脏像被钝器反复捶打——我能想象到,她的脚掌早已被硌得生疼,可她从没哼过一声,从没皱过一次眉,只是把牙关咬得更紧,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偶尔被土块绊倒,她也会迅速扶住身边的玉米秆,稳住身形后,还会回头对我笑一笑:“没事,不碍事,咱接着走。”
玉米地的黑影不断向我们挤压过来,仿佛要把这窄窄的小路彻底吞噬,连空气都变得凝滞沉重,压得人胸口发闷。我紧紧跟着奶奶的影子,听着她细碎而艰难的脚步声,听着虫鸣和远处偶尔的鸡叫,忽然觉得,这黑暗中的十里路,不仅是对奶奶双脚的考验,更是她用坚韧为我铺就的救赎之路。
六点左右,我们终于走到了学校门口。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灰蒙蒙的天终于透出一丝光亮,黑黢黢的玉米地也褪去了狰狞的轮廓,远处的教学楼逐渐清晰。奶奶把包裹递给我,笑着说:“进去吧,好好读书,奶奶等着你回家。”我接过包裹,沉甸甸的,不仅装着食物,更装着奶奶沉甸甸的爱、期盼与牵挂。
我转身走进校园,走了很远,忍不住回头望去——奶奶还站在原地,踮着小脚,努力地朝我的方向张望,身影在晨光中渐渐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那一刻,她的身影无比高大,无比清晰,无比难忘。而她还要独自走回那条被玉米地挤压的小路,把清晨的陪伴,变成独自返程的坚守。
那一刻,我忽然读懂了奶奶的良苦用心:她送我的不是十里路,而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她用她的毅力,为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她用她的爱,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永不放弃。我逃避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那份无人理解的孤独,而奶奶,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了我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柔的慰藉。
如今,我也成了母亲。每当孩子背上书包准备上学,我总会在凌晨的厨房里忙碌,烙一张油饼,打包一份零食,沉甸甸的包裹压在肩上时,恍惚间竟与记忆里奶奶肩上的重量重叠——那是爱的重量,是期盼的重量,从未因岁月流转而褪色。
我仿佛又看到奶奶在黑暗玉米地中摇晃的背影,看到她被硌得生疼却依旧坚定的脚步,看到她鬓角的水珠顺着皱纹蜿蜒,看到她踩着三寸金莲,每一步都带着执着与期盼,为我铺就前路。我忽然读懂了奶奶当年回头时的微笑,那笑容里藏着疲惫却无悔的付出;读懂了她那句“慢点走,不碍事”,那是给自己打气,也是给我安心;读懂了她踮脚守望的背影,那是世间最深情的牵挂。
多年以后,奶奶早已远去,可那双三寸金莲踏过的足迹,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生命的旅途上;那个黑暗中的背影,依然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那份纯粹而厚重的爱,依然在我疲惫时给我温暖与勇气。我走过无数条路,见过无数道风景,却再也没有哪条路像当年的玉米地小路那样刻骨铭心,再也没有哪道风景像奶奶的背影那样让我热泪盈眶,再也没有哪份爱像奶奶的爱那样终身难忘。
那是跨越岁月的守护,是穿透苦难的力量,是照亮人生的暖阳。它教会我,所谓成长,是带着亲人的期盼勇敢前行;所谓感恩,是将这份爱融入骨血,传承不息;所谓人生,便是用感恩之心,走稳脚下每一步路,不辜负那些为我们倾尽所有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