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积土成山”的道理;也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但是二者合在一起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呢?——也许多数人并没有去深度思考一下。
我们不是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也并非不喜欢看到这个世界在慢慢的变化,
只是我们常常对世界的变化保持着缄默,
借着“安静”的样子,在心里保着一种“看戏”的优越感。
然而,如果我们让自己化身为“思考者”,
就有可能用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
也有可能把,就可以把“看戏”的这种感觉进一步升华为“批评家”。
未来,我应该会努力地把很多东西拆开来,揉碎了,重新组合,换种方式,说出来。
比如,“习惯”这个词。

1. 所谓的“习惯”
现代汉语中对“习惯”解释,大抵如下:
①经过不断实践而逐渐适应。
②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前一种解释说明了习惯的养成之可能性;后一种解释说明了习惯的性质及作用。
按着《微习惯》中所定义的习惯:
那种让你做起来毫不费力,不做反而难受的事情,就是习惯。
细细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
当随手关灯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没有随手关掉的灯,就会显得特别刺眼;
当随手关灯变得如同呼吸一样自然,那么我们对于这个习惯就不再感觉到累,而是自然而然。
还有其他事情,由你举例。
但记请住,这,就是我们的习惯。
2. 所谓“习”与“惯”
先说习:
《说文解字》释:“数飞也。从羽从白。”“数飞”的“数”代表反复的频度,而 “数飞”这个动作本身就象征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前进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状态。
——邓田田《“习”字考》,2013年04月11日; 来源:学习时报
这个解释把“习”这个字说得挺透,不断地练习,就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
再说惯:
贯,穿也。以绳穿物曰贯。——《苍颉》
形声,从心、从贯,贯亦声。贯是穿铜钱的绳子,心和贯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在内心里相同的要求多的可以穿成一串。——baidu
如果说“习”是训练方法,那么“惯”就是训练的目标;保持着高度一致,不断地训练,直到培养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两个字拼在一起之后,就形成了“习惯”这个词。
3. 做个小结
把前两材料汇聚起来,回顾“习惯”这个词组的意义,会有如下的内涵:
1)习惯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数飞;
2)习惯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惯性;
3)习惯也可能只经历一次就形成——破坏性建设。
但是,一旦习惯养成之后,很难遭到破坏;如果遭到破坏会让人不舒服。
那么问题来了,
Q1. 我们为什么需要习惯呢?
Q2.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习惯呢?
Q3. 我们如何去把坏的旧的习惯去除掉呢?
Q4. 我们应该去怎么养成好的新的习惯呢?
Q5. 除了习惯,我们还要为什么做些什么?
上述的每一篇,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需要我们一一破解。
那么,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