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物理学到阳明心学

作者: 山巅一寺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9:10 被阅读1861次
物理学家方励之

最近看到一篇方励之老师的一篇“天蓝物理100年”的文章,忽然“顿悟”:禅宗好危险!

国人,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分子,特别喜欢禅,可以可以一禅定天下,对顿悟更加向往,究其原因,就是希望走捷径。一夜暴富、醍醐灌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见钟情,等等都是一个例子,天上掉馅饼。

所以佛教一到禅宗,大家纷纷加入,因为“方便”。

另一个方面,因为禅宗与打机锋老是在一起,于是就变成脑筋急转弯的游戏了。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一致觉得慧能牛逼。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老和尚背美女的禅: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这种思路如果只是局限在佛教,也就算了,可惜,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PK方式,一致渗透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变成禅宗中国,一切都在文章中,科举只考文章以后,整个世界就变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文章,就在于如何更好的绕着“打机锋”!

一篇好文章,让人(皇帝老儿)拍案叫绝,然后高中状元,分封官位,这种事情屡屡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对比现在,岂不是“段子手进常委”?

儒家当年还要学小六艺,射箭、驾车、还有数学,到了后来,子思开始,孟子以后,大概就把数学和工程这类事情,划归到墨家去整了,自己儒家就专注于“思辨”和“哲学”。

这个“心学”的头开的不好,子思神秘化的加入了“诚”,直接说“至诚如神",到了孟子心学为“四端”,然后牵强到了“五行”,到了王阳明“心学”,更是禅宗了:

龙场悟道后,他说,"悟后六经无一字,静余孤月湛虚明",因为他悟到了“心外无物”!正宗的禅宗味道。他的心外无物故事,更是禅味十足: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后面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性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至/知善至/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都很有禅意,惹得他的两个大弟子都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释,需要他在中间“点化”其中的分歧。

如此的机锋来机锋去,多少脑细胞消耗啊!

阳明心学所放弃格物功夫,因为他格竹七日,以至于生病。我们不知道他如何“格”,大概了解到的就是静坐,看着窗前的竹子,思考问题,要从竹子中思考能够通世界万事万物的“理”。

现在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格这个竹子,要用化学、物理的试验,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而且是按部就班的研究,就能明白竹子为啥长这样,其中有啥功效,作为材料如何利用,作为竹笋如何炒年糕。

方教授的文章中,提到了西方“知识分子”是如何用去格“天”的,比较一下王阳明格竹,有趣。

天为啥是蓝的?出来了3个“格天”的西方“王阳明”

第一个比王阳明晚生348年: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的丁铎尔散射模型。他觉得空气中的尘埃散射是需要原因:“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散射向四方”

第二个是瑞利,(John Rayleigh,1842-1919),他觉得尘埃不是散射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氧和氮等分子,它们无规行走,随机分布。瑞利由这个模型算出的定量结果,很好地符合天蓝的性质。1899年,写了文章“论天空蓝色之起源”。

第三个是爱因斯坦,1910年,爱因斯坦用当时刚刚发展的熵(混乱的度量)的统计热力学理论证明:那怕最纯净的空气,也是有涨落起伏的。空气本身的密度涨落也能散射,也是蓝色光容易被散射。密度涨落的散射,不多也不少,正好能产生我们看到的蓝天。如果空气是理想气体,爱因斯坦的结果就同瑞利的一样。

这三个人的格“天”,采用的方式不是静坐,也不是打机锋,不是思辨,而是理论模型和推理。这种格物就是会致知。

北大物理系的系训是“格物致知”,格致也是“科学”的古名。

所以,我非常同意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圣门法眼藏;此良知,千古圣圣一点滴骨血也”的赞叹,可惜的是,他因为“格竹”的失败,把孔门儒学,在子思、孟子以后更进一步的推向了“禅宗”,把善恶概念作为其心学需要解决问题,实在可惜!

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性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至/知善至/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最后一句,是非常让人迷惑的,因为格物的方法错了,因此其知行合一的行,缺少了科学的工具,只有认识论了。

所以重新审视阳明心学,我觉得必须与时俱进,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而格物就是自然科学。如此儒学,就会补上儒学2600多年来的短板,从小六艺的“数”补起来,到现在,这小六艺应该是进化成为:

礼-->守法

乐-->美学

射-->体育

御-->驾驶证

书-->能写,能上网

数-->数学,能编程!

或者干脆提出新的六艺来,免得偏科。

半部论语会出来天蓝蓝的“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 天蓝物理学到阳明心学

    最近看到一篇方励之老师的一篇“天蓝物理100年”的文章,忽然“顿悟”:禅宗好危险! 国人,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分子,...

  • 心学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天蓝物理学到阳明心学》,有感而发,写些牢骚。 然而数学和物理学并不能涤荡人心。我可以说你长得很美...

  • 《王阳明全集》第一册阅读后感

    这几年阳明心学很火,各种解读阳明学说的文章铺天盖地。但阳明心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学说,他所创立的思想架构是什么样的...

  • 如何历事练心

    学阳明心学,我们学的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关键看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去实践,也就是有没有把学到的用到生活中。阳明心学就是让...

  • 踢毽子想开去

    王阳明格物致知,穷究物理。见什么格什么,曾经格竹七日直至病倒,最终发展起阳明心学。 某人不才愿学圣人,...

  • 没发布新文章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这篇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对王阳明心学有较深的理解。大致明白了心学的智慧。...

  • 对王阳明心学容易有的误解

    关键词:心学 心学的错误 王阳明 王守仁 王阳明心学 良知 对王阳明心学容易有的误解: 心脏不具备思考的能力,所...

  • 阳明心学到底是什么

    说起阳明心学,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明朝理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思想体系。其内涵之微...

  • 对心学的误解

    关键词:心学 心学的错误 王阳明 王守仁 •心学是唯心主义。 【纠正】 心学不是唯心主义 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和唯...

  • 张秋珍践行第103天20210914

    1、赞美:阳明心学课堂的姐妹们真的太用心了,每天用心学,记笔记,然后把学到的心得分享给我们,生活化,更接地气,也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蓝物理学到阳明心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eu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