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李清照想表达的是: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常开不谢的,来描绘古代妇女生活,清闲富足,怡然自得。
剧以此为名,便知是以豪门望族娶妻嫁女的故事展开,来展现各个人物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育观。
林小娘之于墨兰,卫小娘之于明兰,平宁郡主之于齐衡,王老太太之于康家姨母,盛家祖母之于全家,尤其明兰,盛紘之于孩子,小秦氏之于顾廷炜,明兰顾候之于昌哥儿,蓉姐儿等等。
各个父母及祖辈,均是抛出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并为此殚精竭虑,那他们是怎么爱子并为之计深远的呢?
01. 林小娘to墨兰: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林小娘经历过家庭变故,抓住了盛紘这根稻草,并主动献身,这才进了盛家大门。懂得如何拿捏夫君,虽是妾,风光气盛,力压了大娘子一头。
同为妾的卫小娘,也惨遭她的毒手,阴险毒辣不言而喻。

与女儿相处之时,讨论的大都是如何勾心斗角,处处争强好胜,见不得别人好,姐妹间攀比等,只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为嫁入豪门,礼义廉耻都置之不顾,可真是令观众大跌眼镜。

荒唐至极,母女俩在盛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避之不待见。
林小娘对自己获得幸福的手段很满意,尽数教给女儿。最终被自己害死,这也是因果报应,自己酿的恶果。而墨兰并没有汲取教训,千方百计嫁到爵府,不惜自己及家族颜面。
到了婆家,复制其母的人生哲学,苛待身边人,将其母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到婆家,小妾春珂也惨遭毒手,成了第二个卫小娘。最后,被其夫拆穿,打回原形,也落得了其母的下场。
到这个结局了,不思己过,还在怀疑人生。

可惜梁家六郎并不是盛紘,不吃那一套。
母女俩心无半点善良,无情无义,唯有自身利益与算计。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墨兰的人生及才情,都因为其母林小娘的教育给毁了,无德便成了危险品。
02. 王若弗to 华兰、如兰以及二哥哥:掌握说一不二的权利,光耀门楣。
大娘子作为王家权贵之女,养尊处优,受不得委屈。她认为幸福就是做正室,掌握家庭的主权,所以很在乎嫡庶,多次强调如兰嫡女身份,甚有优越感。
虽有三个孩子,但是老大和老二都多受祖母影响,只有如兰跟她走得最近些。
大娘子是个爽快人,不懂得掩藏心事,如兰也是,烂漫而又傻得可爱,活得简单,充满自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敢于表达自己。
大娘子虽然对华兰婆家地位甚是满意,因为有些高攀,女儿却也常受委屈。
盛大娘子更像是普通人的母亲,为孩子前途操碎心,担忧不堪,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没有过多的主意,没有过多的干涉,三个孩子反而都很幸福,她也算满意。
但因为林小娘的争斗以及婆婆对她管家无能的些许干涉,她一个很看重掌家主母权的人心里难免委屈,只能跟自家姐姐诉说,也就是康姨母。谁知康姨母醉翁之意不在酒,以为是给她支招,其实只是撺掇利用,甚至差点害死自己婆婆。
可见,一个人内心脆弱之时,越要冷静正气,否则就容易给妖风可乘之机。
03.盛老太太:靠自己本事,谋取幸福。
盛紘并非老太太亲生的,但她视如己出,尤其是为了盛紘前程,不肯将娘家庶女嫁过来,得罪了娘家,这份爱令人动容,此之谓“爱子为之计深远”的可怜父母心。
盛老太太非常明事理,清醒通透,悉数教授明兰,华兰和二哥哥也深受她的影响,有同理心,且温暖善良。
她明白,女子不能全靠夫家,得自己有本事才能过得幸福,传授明兰治家之道,处世之方。
在教导上,不是一味的灌输,更多的是引导。明兰懂得自立,学会自己拿主意,管家有方,善于处理各个问题,冷静从容应对困难,都离不开老太太的教诲。
老太太深受爱戴,也圈粉无数,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位祖母吧。
04. 盛紘:把控家族荣辱,不计较个人得失。
盛老爹胆小,怂懦。迷恋于林小娘的风情万种,直到最终林小娘败坏盛家荣誉,又发现林小娘并不是真正爱他,才死心处置。
可见也是个情种,但对儿女的关怀很缺失,尤其对明兰,忽若如空气。在生活里没有原则,所以任由林小娘及墨兰多次做出出格之事,这也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
冷漠虚伪,他的一生,便是家族荣辱兴衰与他的脸面。一个人越在乎什么,越会被其束缚,难展拳脚。
不过庆幸的是,一番经历后,他也有所明白,不再唯唯诺诺,畏畏缩缩,幡然醒悟奋力拼搏。
05. 王老太太之康姨母:只爱自己爱的孩子,为她不惜一切。
王家老太太配享太庙,地位甚高,可在子女教育上与盛老太太南辕北辙。对康姨母宠爱骄纵,小事闭眼,大事遮掩。
将康姨母宠上了天,为所欲为,猖狂之际,竟是一身害人之术。犯了不可饶恕之罪,王老太太不但不罚,还要辩白,那一刻真是令观众牙痒痒。
王老太太这般溺爱,没有是非观,康姨母的过分也就在所难免了。
看其儿子的懦弱,唯母命是从,就知道王老太太的强势。手心手背分得很清,比起对康姨母的宠爱,对另外两个孩子就像不是亲生的。
最终,也葬送了家族荣誉,儿子也成了阶下囚。

06. 小秦氏to顾廷炜:路给你铺好,你享受就好。
老顾候娶她,大概也是觉得,娶了原配的妹妹,孩子会得到更好的照顾,家庭会更和睦。
结果呢,她只想着自己的孩子,捧杀顾二郎,对大郎也并不友好,所以大郎临死前把妻女托付给了二郎。
人前天使,人后恶魔,带着两幅面孔,为自己孩子前程谋划,费尽心机,遇人杀人,遇佛山佛。
而廷炜并不喜欢她的种种安排,只是小秦氏的一厢情愿,把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孩子,并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最终,计谋未得逞,孩子也不领情,心不甘而又无可奈何。气急败坏,失望透顶,走进火场自焚。
哎,宋朝的毒妇都喜欢玩火自焚,还记得那个李莫愁吗?
还有卫小娘对明兰的教育:谨小慎微,平安活着,不拔尖冒头,学会隐忍等等。
剧中的父母,不管怎样,都是操碎了心。当然,除了曼娘,那是个变态,不值得一提。
你在哪个人物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还有孩子如何学习父母。父母言语教导重要,但是身行举止更重要。
父母到底如何,才算为孩子计深远呢?
作家林清玄给了最好的解释:
世界精英不都是当年的尖子班,他们的排名是第7到第17名。原因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除了学习,孩子应该掌握五种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剧中明兰说:与人相守几十年,终究还是要看看,(品性)最低处在哪儿,能不能忍得下去。
品性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线。
教知识,育做人。教得是获取的过程,也就是本事,而不是直接给结果;育得是处世之道,也就是德行,而不是父母个人任性妄为。
比起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比起教导,孩子自己的感悟更重要;
比起给予,孩子如何自己获得更重要。
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分为两部:鉴定基础的部分,靠父母;懂事之后的部分,靠自己。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只在成长路上的各自。
在亲子教育中,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千万别抢戏。希望父母不要成为小秦氏,给孩子自以为的爱;子女不要成为墨兰,成了母亲的傀儡。
最后,让我们一起默念: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便会心安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