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我身边常有人劝我生二胎,我说太累,要不起。
他们就笑说:哎呀,有啥呀?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放。
虽是一句玩笑话,一笑了之,心里却气得想打他们一顿。
孩子对你们是什么呢?是宠物还是寄托?
人们常说,要对生命的有敬畏之心。
你重视他们,他们便热爱生命,你轻视他们,他们便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
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非常红的李玫瑾专家的视频总是出现在热搜里。
她的所讲的内容,常常都是一些家长关注的共性问题,正苦于没有解答呢。
李玫瑾教授从来不是以一个温和的教育专家的形象出现的,她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她是从很多罪犯的行为习惯来倒推他们的成长。所以她是来警醒世人的:一个孩子早期的教育将影响他(她)的一生,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负责任。
她曾经呼吁,从社会安定和发展的角度,需要给一个母亲放三年的产假用以养育孩子,满足一个人成长初期最基本的陪伴。这也是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提议想要实现非常困难,但是人们应该记住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早期的爱的缺失会造成他们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关于陪伴这件事,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觉得自己已经花了所有的时间陪孩子,压根没有自己的时间。
但是实际上,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妈妈并没有真正的在陪他(她)。
她也许在看手机、在打电话、在和别人说话、她们总是很忙。
母爱的最终结果都是分离。在生命的最初,对于母亲的需要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
人们常说,一个婴儿没有了母亲多半活不了,都是在强调母亲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她)选择了你,经由你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应当感恩,多多思考并尊重他的人生,而不是家长想要的人生。
我们常说,孩子从3岁就开始不好管了,越大就越不好管。是的,3岁的孩子,既依赖你又有自己的想法,亲子关系已经慢慢走向分离了。你越控制他(她)会越反抗,也更加迷茫。
我们需要尽力去帮助他(她)探索这个世界、知道世界上的一些规则,以及他(她)与这个世界关系。
而不是以自己的所知道的一切来镇压他(她),我们又怎么可能是完全正确的呢?
还有那种只要孩子高兴的父母也是非常可怕的,看看李天一就知道了。
这个过程需要比那些放羊一样的家长要辛苦得多、艰难的多。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家长,让孩子做成长型的孩子,我们做学习型的父母。
有句话特别让人感动:你好,孩子。你第一次做宝宝,我第一次做妈妈,请你多多关照。
生下了他(她),就要对他(她)负责,要不然,就不要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