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句话意思是,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小地方做起。圣人不肯舍弃小事情,而总想一下子做成大事情,所以他才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做事要做容易的。鬼谷子说你要做事情选择自己容易成功的,把困难丢给别人。很多不理解这句话,觉得不可理喻。老子也说,你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才能更容易成功,做你做不到事情,或者困难的事情,你都做不到,怎么做大事情。
第二层意思,凡事都从小地方做起。现代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你要注意小的地方,把小事情做好了,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老子说的就包含这个意思。
第三层意思,成功都是从小事情的地方做起的。现在有许多人一开口,就是自己要干大事情,目标远大,很容易就实现了,可是他们永远在原地打转,因为他从未走出过第一步,所以他们不可会有出息。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个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成功是叠加的,你把所有的小成功做完了,才会有大成功,你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才能成就大事业,反之就是空谈。
大清第一贪官和珅,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贪官,他从一个小屌丝变成大清帝国最牛逼的人物,什么军机处,什么一品大学士等等。身兼数职,都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岗位,可见和珅的厉害,是个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人物,他是屌丝逆袭的榜样。
在和珅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侍卫的时候,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招一日,走向权利的巅峰。
改变和绅一生的机会,是有一天乾隆皇帝在颐和园欣赏春日阳光。突然有一名侍卫急急忙忙的跑到乾隆皇帝面前,说到:“云南急奏,缅甸要犯逃脱。”
乾隆皇帝接过奏章,详细的看过之后,眉头一皱,龙颜发怒,乾隆皇帝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乾隆皇帝这句的话的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句话来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这时候和珅说了一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句话也出自这个典故,恰好是这句话的答案。乾隆皇帝看了看和珅,仪态俊美,气质非凡,简直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大帅哥,乾隆皇帝很喜欢和珅。
乾隆皇帝问和珅:“你读过《论语》么?”和珅毕恭毕敬的回答说读过。于是乾隆乾隆皇帝就让说说《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篇章的意思。
和珅说,这一章的意思是重视教化,修习文德,让天下人臣服,如果不这样的话,天下容易出现分崩离析的现象,那么就会祸起萧墙,断送了统治权利。和珅说这些话,都是圣人说的,在我看来,对于那些顽固不化之人,单单对他们实行教化,而不去威慑他们,反而容易造成祸乱。治国要安民,就要修习文德,同时也要威慑,让他们感到惧怕,不敢造次。不然就真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了。
乾隆听了,感觉十分满意,马上就宣布让他总管皇帝仪仗的事。同时乾隆皇帝记住这个帅气的伙子。
和珅出现在了乾隆皇帝的视眼里,有了接近乾隆皇帝的机会,这对和珅的崛起是非常重要。只有出现领导的视线里,你才能有被重用的可能性。和绅抓住这一个机会,开始有了崛起的机会。
有一天,乾隆在读《孟子》,读着读着天就黑了,乾隆看不见书上的字了,就让和珅拿灯来,和珅就问乾隆皇帝,说:“您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皇帝告诉和绅之后,和珅马上就背诵了出来,连后面注释都能背,一字不差。之后乾隆皇帝背书,和珅背注释。
乾隆皇帝对和珅更加另眼相看,对和珅是非常夸赞。和珅精通五种民族语言,这在满族中是非常少见的,精通汉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和珅被乾隆提拔御前侍卫,和珅的崛起又进了一步。
和珅有了更靠近乾隆的机会,他日日夜夜的研究乾隆皇帝,对他的性情爱好和生活习惯等等都研究的清清楚楚。从此他成了乾隆皇帝肚子里的蛔虫,乾隆想听什么,和珅就说什么,乾隆想干什么,和绅就提前准备好了。
和珅能说乾隆皇帝不方便说的,能做乾隆皇帝不能做的事,结果责任都是和珅承担了,乾隆皇帝享受了。就冲这一点,和珅不断升迁,平步青云,后来成了清朝历史上最大的官,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官也是没有的。
和珅能够如此成功,完全在于他对于细节的把握,人们都不屑于干的事情,他干了。人们最看不起的行为,他干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保证了和珅的崛起,也保证了和珅一生的荣华富贵。
想成就大事业,就不要好高骛远,从小处慢慢做起,慢慢等待机会,总有一天崛起。如果不这样做,你会一直偷留在原处打转,只能白白的荒废一生。
学习国学经典,品读智慧,让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