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沟通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外,父母也希望孩子能了解自己的感受。
父母应该把问题处理的所有权划分清楚,认清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属于孩子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同时也让自己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但可以让孩子有学习成长的机会,也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的训练。当然,父母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停止对孩子的照顾关怀和爱,而是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寻求解决方法是帮助孩子找寻各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包含五个步骤:1了解和澄清问题,2运用头脑风暴法。3评估提出的方法。4选择一个解决方法。5承诺和设定评估的时间。
头脑风暴:1让孩子假设问题不是发生在自己,而是发生在朋友身上。有时候,我们似乎很容易替别人解决问题,却当局者迷。2运用角色演练的技巧。先让孩子扮演有问题的当事人,之后再由父母扮演先前孩子所扮演角色,借此机会向孩子显示各种不同处理的方法。等角色扮演完毕之后,再询问他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他一般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3提出建议。让孩子拥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权去接受或拒绝。
与孩子协商时,牢记解决问题的四大原则:1建立相互的尊重。2针对问题。冲突的问题症结在于父母与孩子的信念和目的。父母必须认清根本问题所在,并针对此问题对孩子表示,我无意打败你,我只想找出如何使我们能和睦相处的解决办法。3改变目前的信念。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是自我改变。父母要有自我改变的意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应该照自己的意思行事。4平分决定的责任。
如果孩子能将自己的情绪无拘束地说出来,与父母分享,常常可以借此帮助他们控制纷乱的情绪。鼓励孩子分享情绪的不二法门就是开放式的沟通反应。
与孩子讨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简化问题。尽可能使用开放式问题。在拥有足够的信息已经足以让你下结论时,千万不要再谈其他问题了。
寻找解决方法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有价值的技巧。亲子双方都可以学习到合作之道。
鼓励不同于称赞,它在孩子有任何进步和努力时出现。鼓励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经由贡献己力而获得价值感;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却无须压倒别人才有价值感;鼓励重视孩子内在的自我激励,而且不对孩子做价值判断。换言之,鼓励不同于称赞是它在孩子受到挫折失败、内心沮丧、无法面对生活挑战时,它仍然可以出现,因为它包含了父母的自信和对孩子的信任。
称赞要成为鼓励,基本上要满足四个条件:父母称赞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父母称赞孩子不含价值判断,不要强调竞争和比较。孩子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称赞。孩子对父母的称赞原本就没有要求或期盼。
鼓励的用语:1表示接纳、2帮助孩子评估自己的表现;3表示信心和信任;4着重努力和进步。5强调长处,贡献和感激。
父母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常是造成孩子粗心大意的主因。1帮助孩子消除不必要的紧张。2耐心地教导。可能的话,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找出正确的答案,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得知识,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3适时的鼓励。
鼓励的原则:1真诚地接纳。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开始。2强调积极的一面。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当孩子对自己的表现开始满意时看,他才会更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3重视努力和进步。4肯定个别能力。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不断地肯定自己的能力。5避免令人沮丧的言语。不接受我不能的理由;拒绝我试试看的退路;不说逃避责任的话。6父母从自我鼓励做起。
鼓励的策略:1赋予孩子责任。赋予责任是一种对孩子的肯定和信心,它意味着:我们尊重你、信任你,而且知道你能对自己负责。2提供孩子贡献的机会。3接纳孩子的建议。4鼓励孩子做决定。5容忍孩子的疏忽。6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鼓励者的任务是强调过程,而非仅仅注重结果。7将孩子的缺点转为优点。凡事强调积极的一面。8对孩子的判断表示信心。9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10教导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父母运用个人的创造力,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之下,也尽量寻求不同的鼓励方法。
提供孩子合理照顾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去体验自然的行为结果。
孩子某些行为或疏忽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或身体伤害,父母就不能运用自然的行为结果。
民主教育的原则:1建立家庭的规范,愈小的孩子,规范愈少。2提供孩子有限度的选择。3注意说话的声调和语气。4采取行动,父母应少说多做。5让孩子有再学习的机会:以共情去看孩子的世界,容许孩子有犯错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再试一次。
惩罚常是追究既成事实的行为。惩罚是一种不尊重的威胁。惩罚强调服从,容不下相反意见,通常是命令与指挥的表现。而行为结果是允许孩子有选择决定的权利。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尽量要求自己的行为一致,千万不可以有时独裁专制,有则纵容放任,如此不一致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常常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在不一致的教养态度或行为情况下,孩子会学会见风使舵,选择时机提出相反意见或者表现不良行为,引发亲子间的冲突。
造成行为结果运用的反效果最常见的隐形杀手:行为的不一致。同情的滥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过度的唠叨。使用的时间不当。不友善的态度。有企图的控制。玩侦探游戏。人和事不分的错误。
等待彼此心平气和之后,再来与孩子沟通或处理问题。
运用自然和合理行为结果。
让孩子在公众场合表现出合宜的行为。1与孩子讨论外出时什么样的行为是尊重他人、什么样的行为会受人欢迎、该如何表现才能使大家愉快等话题,并且具体地说明你想要孩子改变的行为是什么。2与孩子讨论他表现不好的合理结果。3利用机会让孩子观察别人家孩子表现良好的情形,并且告诉他,别人也需要由安静愉快的气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