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停,绿灯行。
转弯、并线前,请打转向灯。
每日开车上下班,对这些简单的交通规则早就习以为常,但你是否有察觉到,这些简单规则中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管理原则。
红绿灯
无数车辆在车流中汇聚、分散,时而变道,时而超车,最终有条不紊的到达目地的。每天早晚高峰,这看似普通的动态图景都在持续不断的运行,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但一旦某个路段的红绿灯坏掉,周边的整个交通都会瘫痪。不同方向的司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典型的博弈:1)自己前进,垂直方向的司机等待,那么自己可以通过路口;2) 自己前进,垂直方向的司机也前进,则会进入拥堵地区,只能找机会见缝插针通过路口;3)自己等待,直到垂直方向车辆全部通过前,都无法通过路口。自然,大部分司机都会选择自己前进的选项,从而导致拥堵越发严重。
这个时候,你才会意识到红绿灯的重要作用。
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更为复杂,需要通过各种规则来协调、规范,在我看来,红绿灯就是一个管理规则上的典范。对路口这个稀缺资源,基于时间来进行分配,并清晰的告知遵守者,最终保证了交通的高效顺利执行,充分具备了一个好的规则需要具备的特点:
1. 能切实解决问题。制定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切实的解决问题。发现团队的合作效率、项目的执行过程存在问题,则与各方协同、共同制定规范;发现团队人员的培养不足,则制定定期分享机制;系统可能随时出现问题,则安排值班人制度,以便在即时跟进的同时缓解成员压力。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果某个规则只是相当然的存在,除了约束人并没有帮团队解决问题,那一定是不合格的。
2. 有效的监督及惩罚。红绿灯不仅仅是前置的规则,还会有专门的摄像头来拍摄闯红灯的情况,如果被拍,则会扣分及罚款。规则制定好之后的监督,与规则制定一样重要。如果没有后续的监督与惩罚机制,那么规则只会变成人人漠视的空气。
3. 简单清晰,易执行。好的规则需要易于理解,并且无二义性、易执行。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的各种简短口号,琅琅上口,其实就是为了方便人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在执行时能够条件反射般的想到并遵守。团队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制定的规则太复杂,不但执行落地困难,在监督上也会面临挑战。因此,一定要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原则,在方向上和团队成员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团队文化、企业文化。
转向灯
开车时特别反感前车突然变线,让人猝不及防,反应快的猛踩刹车,反应稍慢可能就造成一场不大不小的事故。但如果前车能够提前打好转向灯,我们自然会稍微减速,等待他完成便线,整个过程不会出现冲突与意外。
这里体现的就是预期思维。预期思维是指你需要即时、合理的管理各方对你的预期,包括团队成员、合作方、上级。
即时。许多人习惯于自己埋头苦干,遇到困难时也选择独立解决、而不是即时反馈。待到截止日期临近时,才惊醒到自己实在无法处理,但此时再寻求帮助为时已晚。这时,面对你的一定是合作方的责怪、上级的不信任,在工作中,这种行为就像突然的并线,一定要避免给合作方、上级带来这种意外的“惊喜”。
如果能够在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中随时披露进度、风险、你应对困难的方式、应对是否成功等,不仅能够更好的争取的资源、规避风险,也能充分让合作方、上级理解你所做的工作,即时最后没有成功,大家也不会抱着不理解的态度来责怪。而最后关头的问题披露,只会让人觉得你的能力与把控力不足,考虑欠周。
合理。常常会有人害怕拒绝,对于别人的要求基本都会答应,以免让其他人对自己产生能力不够的印象。但无限制的拔高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最后往往会适得其反,使自己承受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反而对自己造成伤害。
多与合作方、上级沟通,让各方对于客观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理解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在可能的范围内,你做了哪些努力,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管理好周围人的预期,才能真正体现你的价值。
还有哪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中,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巴赫与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