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话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明白我们的意思,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可大多数时候,我们真的听明白别人的意思了吗?
我想不尽然,否则就不会有:‘’请再说一遍“、”你是这个意思吗“.....
更有人因为自以为理解了别人的意思,结果做出南辕北辙的效果。
比如我今天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我儿子昨天对我说:“老妈,你明天晚上不用准备晚饭,我吃KFC。”
因为他要在学校上完晚自习才回家,所以我也没有多问,就自然地理解成他是第二天晚自习回来的时候。
然后我老公对我说:“你明天提醒我给儿子定KFC。”
我一口答应,就因为我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儿子晚上才会吃,也自然理解为儿子快下晚自习再提醒老公,而没有多嘴问一下具体什么时候提醒他。
结果,今天5点多,老公突然说:“你怎么忘了提醒我定餐?”
我疑惑地说:“不是儿子晚自习回来再吃吗?这么急做什么?”
老公立即说:“你搞错了,他是说吃晚饭时买多点,晚自习回家再接着吃。”
老公一边说着,一边着急地去下单,此时儿子正在学校等着他的晚饭呢。
我则细细回想昨天和儿子及老公的对话,感情是我把他们两人口中不同的晚饭时间理解成一个时间点了。
如果我当时多嘴问一下,而不是自以为是,就会提醒老公下单,让儿子及时吃上晚饭。
真是自以为是太误事。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交流时,一定要少用“我以为”,一定要把事情问清楚。
恰到好处的询问,能让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恰到好处的询问,让我们更顺利地完成别人交代的事。
恰到好处的询问,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