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欣赏——读石钟山老师的《重逢》

阅读欣赏——读石钟山老师的《重逢》

作者: 建颐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22:10 被阅读53次

月初,我去新华书店挑一本书来看,就看到了《重逢》这本书。说实在的,这些年看电视不少,书倒读得不多,也不知道哪些书好看。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作者石钟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作者时,就决定把这本书拿回家了,因为我喜欢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剧,很精彩。

二十天的时间,有空的时候,我就一篇篇去看这本散文故事集,看完了,掩上书, 很满足。一本我喜欢的书 。

石钟山老师出生于1964年,这本散文故事集完书于2015年,他51岁的年龄。

他在自序中写自己有一次开车听广播,年轻女主播把五十多岁的人称为老人。他很感慨:每个人都有过年轻的时候,从古至今,人都是一岁一岁地长大的,然后再慢慢变老。做老人也不是件坏事——人最大的财富是经历,有了经历就可以回忆,而“老人”最不缺的大概就是对往事的回忆吧。

每个老人的心里大概都住着自己的小时候。那时的我们还是个少年。我们经常回忆这少年,想想他的脸庞,还有那时纯真的笑容,就像又和他重逢了一样。

这本故事集写了他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故事,自己和小伙伴们的青春时光以及哥哥姐姐们的爱情,还有他穿上军装投身军营之后自己和战友的故事。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恶魔少年,大院制造,军中乐园。

喜欢石钟山老师的文字:真实、自然、生动。看他的文字,就像面对面在听他跟你讲故事:很温和,很亲切,娓娓道来,故事中的人和物就那么形象地出现在你眼前。

摘录“弹弓少年”中的片段:军区大院西侧有一片树林,树林可是我们这群大院少年的极乐世界。每当夕阳西下,少年们放学,我们总是连家也不回吊着书包跑到树林里来了。树林在我们眼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重要的是许多树上都搭着乌鸦窝、麻雀窝。叽叽喳喳的鸟儿们,有的从窝里探出头,有的干脆落在树杈上,热热闹闹、群情激奋地议论着,有的像是在拌嘴吵架,大概这就是它们议论自己生活的方式吧。......于是,一颗又一颗或大或小的石子儿就被我们射向那些无辜的小生命。......

摘录“一兵一狗一座山”中的片段:刚上山那会,老曼(一条狗)才两个月大。它彻夜哀号着,寻找着自己的同伴。胡老兵想尽各种办法安慰老曼,它一叫他就起来把它抱在怀里,像哄孩子一样哄它。他怕它饿,就精心地为它熬粥喝。夜里他一边拍打着老曼,一边给老曼哼着歌。慢慢地,老曼长大了,像一个人一样,由最初的青涩变得越来越成熟。它终于和胡老兵一样,习惯了山上的生活。这一兵一狗变成了这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喜欢石钟山老师讲述的一个个人物及故事:或让人唏嘘;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

生活在那个年代,弹弓少年小三子对自己心仪的女孩王菊产生了初恋的萌芽,而表达心意的方式却是恶作剧式的粗鲁:喊上一群小伙伴使劲地敲她的门,使劲地喊她弟弟的名字,引她探出头来。每天玩这样的游戏。后来他们不满足于这种游戏,便想起了用弹弓。等王菊开窗的时候,他们“唰唰”地发射了各种“子弹”,它们雨点似地向王菊射过去。只听王菊“啊”地大叫了一声,捂住了眼睛,一下子倒了下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对这帮少年的恶作剧恨得咬牙切齿,恶作剧的后果是王菊的一只眼睛瞎了,眼球被摘除,换成了义眼,看起来怪怪的。

从那之后,小三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独自发呆。王菊因为眼睛不好,毕业了只能下乡插队。小三子没有去参军,也主动要求下乡了,去的就是王菊所在的知青点。小三子在乡下向王菊求婚,王菊没有同意。王菊回城结婚了,小三子从乡下赶回来,胶鞋和裤上沾满了泥点子,哭成了泪人儿。小三子一直没有结婚。王菊有一天离婚了,然后有一天大家突然接到了小三子的结婚请柬。听说小三子费了好大的劲,最后都给王菊跪下了,王菊才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婚礼那天,昔日的弹弓少年都喝醉了。

唏嘘、感动,不懂事的少年,竟以这样一个结局来收尾,也算是一种爱得执着、责任地担当吧。

这本书中有好多这样的故事,曾经的少年在岁月打磨下的种种变化和归宿,读来让人感慨,让人感叹。

还有石钟山老师军旅生活的一个个故事,苍凉、悲壮。但之后,当年恐惧或苍凉悲壮的生活,却变成了一种游荡在他灵魂深处的渴望。读来有种心灵深处的触动。

借用书中的话:每个人都奔波在生活的洪流中,生命不息,生活不止。那些生命中你不断遇到和想起的人,一定是深深镌刻进你年轮轨迹的存在。唯有现在温柔相待,才能在日后无数次用以抵挡岁月无情消磨的“重逢”中,可以无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欣赏——读石钟山老师的《重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lr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