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固镇西街小学 李瑞丽
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记得之前有幸听了于老师一节精彩纷呈的讲读课,零距离接触教育名师。曾记得于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的笑容,曾记得于老师对学生温柔亲切的话语,曾记得于老师那非常规范漂亮的粉笔字。曾记得......至今,那节课仍记忆犹新。
《教海漫记》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活点点滴滴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这本著作,内容朴实,文笔流畅,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一篇篇一章章却吸引着我,让我专心地品读下去。
《教海漫记》这本著作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于老师忘我的教学工作精神。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为教学着想,为课堂着想。他那充满关爱,充满智慧的话语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当朋友。于老师的这部著作以“情”酝酿故事,以“爱”贯穿始终。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家人的爱。
我用心品读这本书,越发感受到于老师多才多艺。他的幽默,他的睿智,他的自信,他的和善,都使得他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于老师的教学朴实无华,严谨踏实,却充满着智慧。对学生宽容,微笑中充满着关爱。他朴实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他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教学中语言训练扎实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上还时时发出阵阵笑声。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名师是用心做出来的,是坚持出来的。于老师所著的《教海漫记》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我们做老师的去借鉴去学习。
教育篇中“竖起大拇指”这一章节文中写到:“我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两句:‘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我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写上四五句,非得把作文揣烂在兜里不可。我把这篇作文投寄了出去。虽然直到今天也没发表,可是,这句话却启发了我对写作文的兴趣,激励了我一辈子。”有了老师的影响,于老师也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了他的学生。“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大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读了这一章节,在工作中我也尝试给我们班孩子竖起大拇指:为某些同学的点滴进步(无论是读书、写字、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班级管理、回答问题、课间操……方方面面的进步)竖起大拇指。为某小组的优秀表现,团结合作竖起大拇指,为全班同学的努力竖起大拇指。竖起大拇指是"举手之劳",但它激励性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多为学生竖起大拇指。
于老师的“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能走进学生,体谅学生,就能和谐融为一体。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读了于老师的“蹲下来看学生”这一章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平时工作中自己的做法与名师于老师的做法相差甚远。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家长,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看孩子。于老师在教学中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蹲下来看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灵和孩子沟通。
教学篇中“一扇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这一章节写到:“老师说的话,学生掂量起来,总觉得很有分量,尤其是表扬、鼓励的话,会久久成为前进的动力。虽然多数批语是属于表扬、鼓励性质的,而且是针对文章本身的优点说的,但我常常不露痕迹地和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即使在指导写作时,也不忘育人这个根本宗旨。”于老师还写到:“每次批改作文,都是和学生交谈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我常常借‘题’发挥。”于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体现在课堂、课下、作文批改中、家访中,体现在和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通过批改作文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生沟通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于老师善于运用作文批改的机会去表扬鼓励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了育人。于老师批改作文也充满智慧,十分有艺术性。
确实于老师的这部经验集粹对我们这些做教育教学的老师们有很大帮助,对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终生受益。崇拜于老师这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崇拜于老师用爱做教育,用情做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