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依赖者,依赖者的房间绝对不会像禅宗寺院,
相反地,它通常比较像一座殿堂,柔和的灯光、舒服的抱枕、鲜花、芳香精油灯以及印度《爱经》的行啊交欢图。
当反依赖者在学习有关单独、自由何独立自主的严肃课题时,依赖者正享受着一段充满分享、亲密和敞开来的放松时刻。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对决,就像反依赖者一样,依赖者也信奉自己的假神;
他们所谓的亲密关系与爱不是真的,因为那也是源自于恐惧。
依赖者对孤单的恐惧和反依赖者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同样都阻碍关系的绊脚石,
如果这些恐惧没有被面对,依赖者永不停息地追寻那个能使他或他免于恐惧的人。
结果是,那个人或者生命本身,将不断地迫使依赖者通过被剥夺或被拒绝的经验,来回头面对自己。
依赖者的忧虑,或者说恐惧,源自海坡寂寞、害怕不被爱。
为此,他们追求爱的努力常常是奋不顾身的。他们成为取悦者、顺从者和乞求者,
依赖另一个人来得到爱,总是在等待、期望、感到沮丧,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个愿意真心向他们敞开的人,期待这个人能信守爱的承诺,
而且不会把亲密关系放在最后位置。一个人的时候,依赖者默默承受寂寞,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又期待感情能像电光火石般热烈。
一旦进入关系,依赖者几乎不可能放手,因为他们的认同还有他们的幸福感与存在感,
都和另一个人紧紧纠缠在一起,依赖者缺乏清楚的心理界限,总会因对方的情绪二迷失自我。
其实,这种强烈而且全然地情绪表达,通常是为了逃避感觉,而不是呆在感觉里因为反依赖者通常为自己的心不在焉和冷谈而感到愧疚,所以依赖者正好利用这个弱点来操纵伴侣。
一般来说,当依赖者宣告自己的脆弱和坦率时,那其实是一个充满期待、需求和想要控制另一个人的“权力陷阱”。
不用说,这个情况制造出来的当然是方案而非爱,于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依赖者对亲密关系的向往总是沾染着浓浓的需求,而Ta并不想为自己的需求负起责任。
阴柔隐晦的操作手段和对于对方不愿坦诚相待的指控,玷污了Ta追求亲密关系的努力。
而这么做,只会制造出引发更多冲突和距离的破坏行为。
一段时间的感悟,用文字分享出来,想听听你的看法,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