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生命看得太透,否则人生该有多么的无趣与绝望?
也不要“看透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云云。看透了又怎么能够依然热爱?不过是使劲搅动一滩死水罢了。
我认为还是不看透的好。就像很多年前的一首歌唱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相随…”
相见不如想念。“不如见一面”不如“永不见面”。见一面又能怎样?要么更加想念,要么幻想被击破,又得重新寻找信念。
不看透,不是看不清,是在生命版图里留一处盲区,令你日思夜想,保持起床的冲动,为生活留一丝悬念。
谁知道下一时段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以松弛的状态,应战突如其来,并各个击破。
早晨送完孩子上足球课,信步走到学校旁边的生态公园。
公园是一片连绵的山坡,被几所学校包围其中。园内林木葱翠,花红菜绿。花,是人工培植的园艺花卉。菜地,是附近各个学校的实验教学基地。
我正对面的是一所私立中学,高低错落的教学楼,氤氲出蓬勃的生命力。我看过去时正下课,远远见到走廊一群群的学生来来往往。明亮的窗户里白织灯明亮如雪,像孩子们各自清澈的前途。
那一刹那悲观情绪突然泄漏,想到每个人的生命就那么短短几十年,一眼就能望到头。一天天的度过,不过是镜头的慢放。孩子们努力奔赴的明天,恰是我们蹉跎了的昨天。
一眼望到头,是多么的可怕?
我们都向往年轻的生命,就是想生命的倒带。
我们向往年轻的生命,不就是向往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吗?
那种混沌的不透明,可以生发不同的生命触角,探知不明方向的刺激,有大把可以挥霍的时光,可以上天入地,什么都不惧。
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公平地分发到每个叫做“人”的身上。
这笔财富,金钱也买不到。使劲创造金钱财富的人,不就是想让自己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可以任性的“莽撞”,最大限度地体验到不同的生命乐趣吗?
我想到了三毛,她就是把生命看得太透,哀其无趣,于是死,自然而然就成了神秘的向往。
某天门卫大姐说了一句金句:难怪有些人要去那里自杀。“那里”,是指张家界。我们说到假期去旅游的事,她便说到张家界的风光令人想羽化成仙,于是话就脱口而出。
这的确是令人费解又明晰的悖论!
对于看透生命的个体来说,生,没有了热情,死亡无疑就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不得不承认,人类,始终无法逃脱诱惑。钱,权,情,欲,总得择一而从。
四大皆空的人,不也贪恋空门的静吗?
将人生看得太透的人,是应该赞叹ta活得通透呢,还是哀叹ta生生抹掉了生命的颜色呢?
在我看来,还是不要把生命看得太透,要努力装扮自己的生命版图,并在已知的版图内,预留一份盲区,保留一份可以随时热爱的冲动,比如想到老了依然有人爱慕,或者你依然爱慕着某人。
热爱,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不管你是热爱一份工作,还是爱慕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