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sara(生声不息)是一个组合概念。Son是法语声音的意思,即可以通过耳朵感知到的听觉。Samsara,依业轮回,是生命流转循环的意思。它的词意包含了人类生前的过去及死后的永生。每一现实生命,都是秉承过去生命继续而来。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个展
《雾》
现实的缺口
是梦境的入口
塞莱斯特打开现实世界的缺口,造出了一个迷雾般的黑暗世界,提供了一个脱离真实世界的途径。
也许受导语和环境氛围的影响,看到的人仿佛亡灵魅影一般。从光中来,到黑暗中去,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完成一项盛大仪式。
立场交换 | 参观者,被作品化
墙上的投影大抵是同一时刻,其他展厅观众的实时影像碎片。影像中的观众,全然不知自己已角色对换,悄然地“被作品化”。
看着墙上的黑白身影缓慢移动,就像观看一场无声的默剧。如果说入口处像是迷雾中游荡的灵魂,那么此刻以旁观者的视角,自己仿佛是为摆渡人。
我和花花说,在这儿可以看一天。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意图之一吧。将原本短暂的瞬间,无限延长,在现实和想象间游荡轮回。
(图片源自网络)
有趣的是,在后续的延伸阅读中,发现了作者另一个作品。上图是2015年他的作品《潮汛》,灵感源于每年一次的威尼斯礁湖潮汛。
(图片源自网络)
展厅中布满水,观众需要划着船,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现实和梦境的边界早已模糊。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
《示踪器》
坐在旁边的石椅上,看白球在风机的吹动下,在有限的空间中,起起伏伏,看墙上的三重影子不断相交,分离,再相交。
这个作品和《此地入耳》,可以说是够小朋友们玩一整天了。前面的作品多少有点压抑,从这儿开始有了明朗的转折。
《此地入耳》
没有对立,只有共生
黄沙、野草、鹅卵石,
吉他、贝司、扩音器。
生命与非生命,自然和人工
通过鸟架构起联系
这里没有对立,只有共生。
《从》
蓝底注满水的池子,里面有不同大小的白色瓷碗,在水流的带动下,如永动机般流转,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花花说,像是天庭的池子,总觉得从这儿跳下去,就能到另一个世界。别说,真挺像。
墙上的蓝白投影,会不会就是这个池子的投影?原来这场仪式的每个环节,互相关联,循环流转。
户外电梯,带我们从光中走向黑暗。
户内电梯,带我们从黑暗走向光中。
再一次循环流转。
引用《绝美之城》一段话,
结束这次奇妙体验。
“
通常事情的结束就是死亡,但首先会有生命,潜藏在这个那个当中,说也说不完。其实都早已在喧哗中落定。
——《绝美之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