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他被拋尸江中,当地老百姓在端午节纪念他,比屈原早200年

他被拋尸江中,当地老百姓在端午节纪念他,比屈原早200年

作者: 春秋无忌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09:50 被阅读4次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端午习俗文化,但最常见的莫过于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特别是赛龙舟,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一项最盛大的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年的端午节恰好遇上了万众瞩目的高考日,便被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粽”谐音“中”,希望今日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吃上一个粽子后,高考必中、高中状元。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既然端午的概念在公元后200多年的西晋才被提出,那么为什么端午节纪念的却是公元前的人物呢?都有谁呢?

提起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化名人屈原了

当屈原听说楚国国都沦陷后,彻底绝望,抱着巨石,一纵身便跳入滔滔的汨罗江中。附近的人们听闻此事,赶紧划着船去救他,但是终究未寻得其尸身。人们担心鱼会吃掉他的身体,于是将米团扔进江里,希望鱼儿喂饱后不要再去糟蹋沉于江底的屈大夫。

除了缅怀屈原,江浙一带的老百姓还纪念另外一位传奇人物伍子胥

伍子胥劝吴王夫差灭掉越国,夫差却听信佞臣太宰嚭的谗言,接受越国的议和。吴国艾陵败齐后,吴王夫差愈发骄傲,从此冷落伍子胥。后伍子胥出使齐国之时,将儿子托付于齐国大臣鲍牧。太宰嚭得知后,到吴王那里日夜诽谤他,吴王终于下定决心,赐剑于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临终前交代门客,让其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于东门上,以见证吴国被越国灭亡的那一天。吴王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江河之中。

当然还有其它之说,如纪念孝女曹娥等。

我却认为端午节为伍子胥或屈原所设更可靠,那么他俩谁更胜一筹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娓娓道来。

从时间上来说,伍子胥早屈原200年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几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即春秋的中后期。而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生活在战国的中后期伍子胥先屈原足足两百年,从时间上看,老百姓应该是纪念伍子胥在先

从国家发展来说,楚人可能效仿吴人

伍子胥身死之时,吴国还是独立的一个国家。而等到屈原所生活的时代,原来的吴国、越国早就被楚国所吞并。吴楚合并后,两国原有的文化也会互相渗透,例如,赛龙舟本就是江浙一带的重要传统活动。那么,楚人会不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吴人的文化后,当屈原沉江后,而效仿吴人纪念伍子胥那样来纪念屈原呢?

从国籍来说,爱国的屈原更值得纪念

两人皆为楚人。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所以,当鲁国季桓子无道之时,他便带着众弟子离开了鲁国。

屈原本为楚怀王的股肱之臣,主张变法,举贤任能,后遭遇秦国的张仪和楚国贵族的陷害两次被放逐。但屈原并未因此而背叛祖国,无论流放途中有多忧郁,让一心仍希望楚王能重新启用他。直到楚国郢都沦陷的那一天,他希望完全破灭,才含恨跳江而死。

春秋战国之时,一国臣子在经历变故后,常投奔其他诸侯,而别的诸侯也常会用同样的爵位和俸禄来礼遇他们。像屈原这样的才华横溢的楚国重臣,想要接纳他的国家应该是不在少数。然而屈原宁死都不背叛祖国,故司马迁用“可与日月争辉”来评价他的德行,甚至超过了对孔子的赞美之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确实也不为过。

伍子胥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楚国人,先祖伍举曾助三年不飞的楚庄王一飞冲天,称霸中原。伍子胥父兄被杀后,他投奔吴国,先后辅佐吴王阖闾、夫差,为的就是一朝可以把仇报。在吴人的眼中,伍子胥不但功勋卓著,而且还是绝对的大忠臣,为了劝谏吴王回头,不惜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那么,楚人又怎样评价他呢?吴国攻破郢都之日,伍子胥刨坟鞭尸,侮辱楚平王,昔日至交申包胥谴责他丧尽天良。当楚人得知伍子胥死后尸体被投于江中,只落得个衣冠冢,是否会拍手称快呢?伍子胥以一己之恨而不惜利用他国灭掉自己的祖国,这样的人能不成为楚国的民族罪人吗?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屈原更值得人们纪念。

从后人对他们的认知上说,中华诗祖屈原比名相伍子胥名声更响亮

孙武作《孙子兵法》而闻名几千年,而孙武当年正是通过伍子胥的推荐,才没被埋没于乡野之间。那么当人说到孙武,必然会想到他的伯乐伍子胥。

才华横溢的屈原,早年得志之时,就为祭祀而作《九歌》、《九章》,后在流放途中,更是赋千古绝唱《离骚》、《天问》。西汉的贾谊、宋代的苏轼都曾写文章来怀念他。特别是苏东坡,简直就是铁粉一枚,其文章之间常常可觅得屈原文字的痕迹。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屈原:九歌·东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有了这么厉害的文人的宣传,楚辞走进千家万户,屈原的名声又岂是局限于军事领域的伍子胥可企及的呢?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屈原渐渐地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言人,谁还记得浮在姑苏胥江之上的伍子胥呢?当然,江浙一带仍然纪念他,但外地人却鲜有知道的。

伍子胥浮于太湖的支流胥江,而屈原葬身于洞庭湖的支流汨罗江。这两位楚人虽志向不同,最后却殊途同归,又在后世的同一天被人所纪念,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的缘分吗?

您认为呢?


我是“春秋无忌”,喜欢我的文章请留下您的赞;如果想读我更多的文章,不妨关注我。谢谢!

相关文章

  • 他被拋尸江中,当地老百姓在端午节纪念他,比屈原早200年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端午习俗文化,但最常见的莫过于吃粽子、...

  • 端午节

    端午 是有违人物的纪念日 他就是屈原 他一定没想到 老百姓那么爱戴他 所以 端午节就存在了 最近 人们都爱说端午节...

  •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大家为了纪念在江中死去的屈原,把粽子和鸡蛋投进江中,保护他的身体,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

  • 端午节

    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因为传说这一天是伟大诗人屈原条讲的日子,为了纪念他,人们就包粽子投入江中...

  • 【南怀瑾老师】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道理

    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道理 我们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杀,尸体还没有找到,老百姓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

  • 典籍里的中国——屈原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悲剧美”和“崇高美”,这从端午风俗上就可以看出来,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老百姓怕他被江中...

  • 典籍里的中国——屈原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悲剧美”和“崇高美”,这从端午风俗上就可以看出来,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老百姓怕他被江中...

  • 深圳的端午节

    今天我要来讲一下深圳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端午节他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屈原跳江自尽之后,百姓们怕鱼类吃掉他的尸体,于是...

  • 端午结棕看龙船

    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结棕吊屈原,作为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节俗,古时抛棕江中,如今没有了,作为民俗在社会衍进中...

  • 老母的端午(感恩流泪的好短文)

    老母的端午 -原作武香玲 端午节由来已久,屈原投江自尽在端午节,人们对端午节的概念就是纪念屈原。 今天是端午节,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被拋尸江中,当地老百姓在端午节纪念他,比屈原早200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ob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