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挚恩
春节刚过不久,相信在高速路上、火车站、飞机场中那爆满的“春运”景象,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大规模的返乡人流,世界为之惊叹,称之为:“最大规模人类迁徙”。
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不会知道,在春节期间家人的团聚是多么重要,不会明白为什么人们会为一顿团圆饭而奔赴千里。外媒不无绝羡地说道,在任何其他国家,是无法支撑住这种“春运”的。那只会使当地的基础设施瘫痪,只有中国有这种条件。
今年40天的春运里,全国旅客发行量达到30亿人次这个恐怖的数字。我国能够应对这种极端情况,使无数人轻松、快速地到达中国的各个角落,靠得正是成熟的组织能力与完备的基础设施。可又有谁能想到,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20世纪80年代“春运”这个词被首次提起,之后的许多年间,它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可当时落后的交通需要人们通宵排队、一路提着行李挤车,辛苦极了。近40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运中的购票、乘车等各项体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家里,打开手机电脑,网上可直接购票,到了火车站、汽车站,人脸识别,几秒就能过闸,不用因为小小的一张票而奔波。高铁、飞机、高速公路的产生,原本一天的路程已缩短到几个小时,人们不用挤车,上车后舒适地睡个觉,醒来时眼前就是自己亲爱的家乡了。
不同时代春运的对比,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国家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是以人民的需要为基础的。当然,维持春运的平安有序,不只是依靠发展就能解决的。它离不开警察、环卫工人、志愿者等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多年无法回家,服务人民、默默奉献,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正是各种方面的努力,迸发出最大的能力,才使这令全世界惊叹的“最大规模人类迁徙”能够平稳运行。
春运是一面镜子,一盏灯,它能为你反射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奉献精神、奋斗精神,也能照射出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