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洗澡洗晚了,洗完刚好十二点多,就开始正反馈吧。
昨天早上,一时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把咖啡小姐姐惹生气了。
当时我估计的原因是:
她精心帮我挑选并磨好豆子,给了我以后,我竟然说她的豆子没灵魂。
然后她直接把转账甩给我,叫我把豆子全还给她。
这…
我哪敢真把豆子还回去?真还回去了的话,这友谊的小船就真的说翻就翻了。
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隔了大半天,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真打算以后都不理我了?”
然后她说:
“这两天你说话奇奇怪怪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你。”
然后我马上大脑高速运转,扯了个搞笑的理由。
“这几天失眠,白天爱发白日梦,所以容易胡思乱想,才会说些乱七八糟的话…”
她笑了。
“只要你开心我就开心了。”
幸好她后来把我的转账收回去了,不然真的是说翻就翻了。
后来我再试了一下咖啡豆,原来早上是我水温不够,导致咖啡味出不来的。
加上当时我刚睡醒,味蕾还没完全苏醒过来,再加上一时发神经,才说出了“没有灵魂”这个词的。
还好晚上把锅给补回来了,总不能让可爱的小姐姐伤心难过吧。
是的,“灵魂”这种存在,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做出来的事情或产品,用不用心、认不认真,在“用户体验”的时候,是能感受到他的温度存在的。
所谓的“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的体验。
事物是一个载体,他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而且是人类的用心专注程度。
这不仅仅是“专业”,而是“心流”。
可以说,一杯好喝的咖啡,可以治愈很多疑难杂症,让整个人平静下来。
如果纯粹是为了咖啡因的摄取,那倒不如直接工业咖啡来得实际。
“工业”一词,其实和“灵魂”并不对立。
工业是一个基础。
像日本这种,越是工业发达的地方,对灵魂的要求就越高。
更存在着一种“工匠精神”在里面,去支撑着整个工业化的运作。
日本人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也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几百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尊重,所以很多手工艺技艺,得以传承了下来。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像我之前去敲打中国鼓,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打得满身大汗后,我回顾了一下,和武术师父说:
“‘声’我本来记得住,‘形’在您的指导下也有所进步了,可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势’就是怎么打都打不出来?”
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敲打的鼓声没灵魂。
武术师父说:
“所以敲这个中国鼓,他需要你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才能敲出这个‘势’出来。”
然后我说:
“我懂了,需要的还是一些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基本功。”
“答对了!”
“谢谢师父。”
“不客气!”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还是需要不断地积累,然后厚积而薄发。
当我们把心态给沉降下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时,才能在真功夫上见真章。
“灵魂”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慢慢锤炼出来的。
毕竟,我始终还是想走“实业兴邦”的路线。
当然在这其中,还是需要一些添加剂的,做人不能太死脑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