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以后,这个禁果叫做智慧果,他们就犯了原罪。他们在吃了智慧果之后,就有了主体和客体的划分,我不是非我。于是我们便开始探讨这个关系,各种其它的罪在原罪之上便开始出现,形成一个链条儿,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原罪的故事告诉我们:心理问题源于我们所认为的那个智慧,它是我们人类欲望的根源。
羞耻感是人类分裂的第一种感觉,为什么会有羞耻感呢?因为我与别人不同,比如男女有别,男女就反映了人性分裂的最初状态,人们的意识就知道你和我是不一样的,我和你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就意味着对比,你怎么看我、我怎么看你、我与他区别在哪里?这个区别点往往是引起别人评价的焦点。比如你的六个手指头,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这时候自己心里就会忐忑,想把手藏起来。有的人在照相时,就会把手放到时衣服的后边,在别人说这句话时,自己的羞耻感就来了,就是不想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表达出来,所以。那些暴露狂是挺勇敢的人,他们敢于暴露自己,这就是羞耻心。

大家想一想多少心理问题是和羞耻感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觉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哇!这么多啊!很多问题都和这个感觉有关,原罪给人的第一种感觉就是羞耻感,完后我们就想遮掩羞耻感,一种结果是遮住,另外一种是遮不住: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说明遮住了;别人知道了,说明就没有遮住。这个时候我们的关注点被放在了那个地方,或那个部位,或者有的人故意不看你的那样,那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暴露,所以我们就会把许多的心理能量用在这里,然后自己发展这边能量就少了。很多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内心有一个小秘密,这个秘密没法曝光,也不敢曝光,然后就藏起来,这个秘密就成了我们的一个负担,个人身上有,某一家族也有家族的秘密,如果家族有秘密不敢曝光,那就要一代一代的,为了这个秘密,要耗费很多的心理能量去守护这个秘密。
有一个来访者说到他的一些很奇怪的行为,他自己也不理解,原来他的妈妈在他小的时候曾经出轨,和别的男人在一起被他给撞见了,然后。妈妈给她的感觉就是:你千万不能说出来,否则妈妈就没命了。然后他就替妈妈保守着这个秘密。现在已经30多岁人了,还没结婚,一直有一种想和妈妈做爱的奇怪冲动,后来找到这个冲动的根源,就是为了替妈妈保守这个秘密。所以当你一旦有了我和非我的区分,你和他不同的地方,就成了你的敏感点,羞耻由此而生,对这个敏感点会进一步形成一种在你和他人交往时怎样评价我。然后我们便只能听到这些声音了,这就是评价焦虑,这时我们的心理问题便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就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根源就是评价焦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羞耻感就是我们最终要撕开的遮羞布,它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后产生的第一种感觉,如果撕下这层遮羞布,便可以回归自然人的状态,这就是羞耻。也叫知耻。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或者知耻而后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