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唤醒中理解 疗愈中成长—《与父母和解》有感

唤醒中理解 疗愈中成长—《与父母和解》有感

作者: 韩涵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23:57 被阅读0次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又一段关系的不断开启过程,那么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应该说是第一段关系。人们常常说选择关系,而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的开启没得选择,也不能选择。

开启时力量的悬殊,使得这一关系在最初就不对等。在我们成年的这一段关系中,我们行走在这一关系中,并从中体验人生的欣喜得失,并慢慢形成自己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算长大成人了,我们依然不能割舍这一关系。

爱着快乐着,但又怨着恨着。甚至我们把这一关系带入到自己的人生中。如果你是孩子,你会苦恼不堪,总觉得不被父母理解;如果你是父母,你会困顿不已。

那我给你推荐一本书——许皓宜的《与父母和解》,就能帮助到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许皓宜,她不单具有丰富的咨询专业知识,更具备邻家姐姐的亲和力,善于把艰深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事例中,让你不知不觉地重新思考和父母的关系,唤醒内心的小孩儿,理解父母,并在这种微妙关系中理解父母,走向疗愈和成长。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

前言:治愈我们身上的父母病
和解前的自我觉察:唤醒活在心底的16种内在小孩
理解父母:认识12种父母的真实模样
后记:珍惜有限的小孩时光

01  直面关系隐痛

诗人鲁米曾经说过的:伤口是光进入内心的地方。我们需要直面与父母的关系,诚实以待,坦诚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02  觉察唤醒自我

我们把一切的不顺都归到父母身上,这是典型的“父母病”。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内心住着的小孩儿:解除“信任危机”中学习信任关系,放下对“全能感”的执着,承担自主的代价、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整合父母、自己以及家人身上的优缺点。

审视内心,我们才能唤醒沉睡在内心的小孩儿。意识到自身的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在关系中的那种痛。

03  认识理解父母

破除“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神话,还原父母的“人性”,他们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有自己的情绪生活。想知道我们的父母是哪种父母,可以对标作者给出的12种父母。

重新认识了父母,也便多了对父母的理解。这为关系的和解疗愈也具有真正的意义。

04  珍惜小孩时光

父母在,人生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恩怨好坏,都只是对关系的记录,都是珍藏在记忆深处的财富。

每一个“被惹毛”的背后,都是如此地深爱。原来,血脉不只是细胞里的印记,也是呼换我们贴近真实自己的记忆。

相关文章

  • 唤醒中理解 疗愈中成长—《与父母和解》有感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又一段关系的不断开启过程,那么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应该说是第一段关系。人们常常说选择关系,而我们与父母...

  •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内在觉醒,走上了自我探索和疗愈的道路,并且知道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的重要性,只有内在成长...

  • 修行日志~2019-7-23

    今天的的冥想主题主题是《疗愈父母关系,疗愈童年创伤,收获爱与和解》。 父母关系决定着我们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

  • 疗愈与父母和解

    面对父母和解,我做一个梳理 背对父母前,我说了一句妈妈总是说我不行时,感受自己时胳膊在抖,内心很拒绝转身去面对父母...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第8封 这是家书,也是一部培养出企业家、社会精英的经典之作。 今日小朋友自主阅读,自...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成为我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睡前阅读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曾经的自己,完全属于控制型的妈妈,压得我和孩子喘不过气来。 经过近两年的自...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这是家书,也是一部培养出企业家、社会精英的经典之作。 与小朋友一起睡前亲子阅读,记...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亲子共读:《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第七封。 这是家书,也是一部培养出企业家、社会精英的经典之作。 和小朋友睡...

  • 阅读中疗愈.疗愈中成长

    最近一直在读 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当自己的认知不足时,以为自己是父母,会比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其实不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唤醒中理解 疗愈中成长—《与父母和解》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gm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