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投资人李录评价查理说:“芒格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子。他的成功全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养与学习……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 (他是是巴菲特最信赖的伙伴,他以98岁的高龄还要坚持参加每年的股东大会,他是查理.芒格,今天我们来看他的成长经历。)
查理·芒格,这位已经98岁高龄的投资界大拿,思想的“王者”,在过去47年里,和股神巴菲特一起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让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账面价值达到了20.3%的复合收益率,每股股票价格从19美元涨到了84487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上市公司。他给巴菲特出谋划策,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美国媒体提起他,称他为“巴菲特的右手”。
巴菲特评价他说:“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样只建议购买便宜货,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贫穷得多。”
足以证明如果没有查理,巴菲特也许不会是股神,也不会成为投资界的神话,更不会达到现在的高度。
那么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位98岁的智慧老人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20世纪初,查理的祖父托马斯·芒格是联邦的一名法官,祖父跟小查理说过很多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因为家里极度贫穷,托马斯常常花5分钱从快要收摊的屠夫手中买下别人不要的打折肉,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因为没钱只上一年就被迫辍学,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考上了联邦的法官。
因为这段贫穷的日子太过艰辛,他常常给孩子们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学习鲁滨逊的精神。
这慢慢影响到了小查理,于是他内心就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希望变得富有以得到全面的自由。就像鲁滨逊在自己的岛上,不必理会任何别人所说的话。对于财富的支配,祖父更是留下了一句铁律:“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投资未来。”
查理的父亲在祖父的教育下,成为了哈佛法学院的高材生,后来当了律师,担任当地的助理总检察长。
父亲的工作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加上父母亲对他的支持和宠爱,以及当时正值“柯立芝繁荣”时期,这些都让小查理的儿时过得无比幸福。
父亲把小查理的爱好当成自己的爱好,他加入了学校的步枪队,父亲就和他一起订购《美国步枪手》杂志,一直坚持到去世。
他有轻微的阅读障碍症,母亲就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克服,以至于后来他慢慢爱上了阅读,各种名人传记从不离手。父母给他的生日礼物始终是各种书籍,如饥似渴的他总是能一个晚上就读完。
2018年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一周要读20本书,还说:“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一个每天不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十几岁的时候,他去一家杂货铺打工,店主是个特别严厉并且抠门的老头,这让他充分体会到了打工赚钱的艰辛和不易,但这更让他心中渴望将来找个更轻松、更能赚钱的职业。
他把这段经历当成一段“一次理想的从商入门教育”。
17岁的时候,他考上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系,但好景不长,因为二战他被征召入伍。
天寒地冻的新兵训练营,其他小伙都在苦不堪言地抱怨被大雪覆盖的冰冷帐篷,他却在充满希望地畅想未来,他说到他的梦想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我想要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在二战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南希·哈金斯,两人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并且有了一个女儿。新兵训练结束后的部队分配考试中,他的智力分数非常高,但是因为体育考试成绩差,被派往空军当气象员。
接着几经辗转,最终被派往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后来二战结束,22岁的他从空军退伍,想继续在加州理工完成学业,但因为加州理工的同学们个个都是顶尖学霸,他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可能竞争得过那些物理学教授,就转而报考了哈佛的法学院,想走父亲的老路。
但因为各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完成之前在密歇根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业,因此他没有本科文凭、结业证书,于是他被哈佛拒之门外。后来通过查理家的一位好友庞德叔叔帮忙,走后门进入到哈佛。进入哈佛后的第一年,他就拿到了奖学金,毕业时获得了法律博士证书。接着他在洛杉矶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拿着当时价格不菲的275美元月薪,带着三个孩子和妻子,住进了一栋大房子里。没想到之前的梦想在他24岁的时候,全部都实现了。
但是,一切幸福的、看似走入正轨的生活在这时候戛然而止,他开始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十年。
因为草率的婚姻,他和妻子经常因为理念不合而争吵,最终两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婚姻。离婚不久,儿子泰迪因为白血病去世,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沿着街边边跑边哭泣。
1959年,父亲去世,让他更是悲痛欲绝。
尽管如此,面对这些残酷的经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说:“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
后来机缘巧合下,他遇到了比他小6岁的巴菲特。那年,他35岁,巴菲特29岁。那时候巴菲特正在老家做私募投资,两人交谈甚欢,彼此都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那天巴菲特一反常态,从一个谈话的主导者,变成一个安安静静的聆听者,一晚上都在耐心听查理讲话。
他们始终都有聊不完的话,打电话、写信,有时一封信写了9页纸。
巴菲特对他说:“以你的天才,做律师太屈才了,你应该做投资才对。” 他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3年后他实现了财富自由,不再需要靠做律师养活自己,于是他开始进入到投资领域,和巴菲特合作。
一开始他就做了5个项目,赚了140万美元,那时候已经是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了。接着他看中了蓝筹印花项目,让他和巴菲特多了1亿美金的无成本现金,摆脱了需要找投资人来融资的模式。
此后他和巴菲特两人一路高歌猛进,创下了投资界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在他身上,有一个很多商人都很少具备的优秀品格,那就是“走正道”,从不赚不义之财。他和巴菲特虽然都做投资,但从没有为了赚钱就忽悠别人,教唆他人频繁买卖股票,他们认为这和怂恿他人吸毒没有区别。
巴菲特就曾评价他不怕吃亏,做的总比他分内的事情要多。
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以675亿美元排第四,而他以16亿美元排第1335位。这么多年来,他依旧记得当初祖父的这条铁律:“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投资未来。”
在他年轻时候坚持出行只坐经济舱,只有在身体不好或者和妻子旅行时,才选择坐头等舱或商务舱。他也会将钱财赠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比方说看到一本喜欢的书,就给作者送钱,或者是投资自己喜欢的事业。
他的每一笔支出,对他来说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清醒理智、恪守道义的智者,在被问起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不要嫉妒、不要抱怨,不要铺张浪费;即使遇到麻烦,也要保持乐观,和可靠的人打交道,做你应该做的事,这些简单的道理能让你活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