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玟同学,我们认识的时候,你还在上学,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你还是广州大学的那位高才生,所以我喜欢“丽玟同学”这个称呼。
丽玟同学,我受好友之邀,加入了50多个写作群,但由于能力所限,我在其中只是一个摆设,那些高手对我形成威压,很长时间没写什么东西了。新的一年里,你要继续办下去咱们的公众号,我感觉很惭愧。
刚才有一个惊喜,贺局突然微我:
“我拟组织一个王金庄二十四节令及传统节日记录群,拟从五道街,遴选5个左右擅长写作的会员,每人在二十四节气以及传统节日当日,以美篇、简书或日记的方式,记录当日吃什么?怎么做?干什么农活?怎么干的?以及看到了什么?等等,作为报酬,每记录一天,补助50元左右(根据记录情况,可能有多有少),你觉得行吗?你愿意加入吗?请回复我”
“这个主意太好了,我还天天发呆,想不出可写的题材。贺局怎么会想到这么一个奇特而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课题呢?”我说,“您一提醒,我就禁不住要去尝试了,明天正好腊八节,我就先写这个。我的能力不行,但写得多了,总会有一小部分有价值,我最后再把这一小部分提炼出来。”
贺局和我谈话后,马上拉了一个群:24节气及传统节日生活生产记录群。
贺局这个思路很好,为我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写 。
这就好像贺局办了一个作文辅导班,我就做一个积极写作的小学生,写得不好也不怕露丑,有贺局把关删改。
我就想,我退休之年有活干了,围绕农时和节气,围绕乡村的生产生活,写自己的活动,写自己的见闻,说不定能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最能代表王金庄文化的一些细节。
今天晚上,对我而言,是个特别的时刻。贺局第一个拉我入群,荣幸之至又好像脑洞大开,好像瓶颈被打开。
首先,我想到了你,想到了我们的公众号。我们以后就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贺局指出并引导我们前行的一条明路。高人指路贵人扶。你在公号最显眼的位置设计了“乡村文化的记录者”,现在我的体会更深了一步,这是你很早就对我的期望。现在贺局也希望我做好这项工作。如果说“乡村文化记录者”是我的行动纲领,那么,“24节气和传统节日生活生产记录”则是这一纲领的具体实施步骤。
谢谢丽玟同学!
谢谢贺局!
我将毕余生年迈之力为之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