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是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舞台,在它的上面,每天都上演着各种悲欢离合的剧目;
生活,是一条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头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你已经独自前行,偶尔与其他行者一起结伴而行,然后又在下一个路口分开,奔赴各自的行程;
生活,是一个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蜕去了天真和青涩,看淡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学会了把精彩的一面展示于人,而独自啜饮精彩背后的苦涩。
哲人们说:“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诗人们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人这种奇怪的动物,总是想要找一个人生导师,好让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得到一张精确的“路线图”,一步一步毫无偏差,幸福美满地走完一生。
但是,世上哪有那样的路线图呀?于是有人或许寄托于天意,命运,希望通过自欺欺人的手段来改变厄运,获得好运,把希望寄托在不可控的外力上,到头来只不过让自己每天活在诚惶诚恐的焦虑当中。
那么,我们应该对人生的复杂性无能为力吗?
不,绝不!智者们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于凭借的外力,而在于内心的强大”。对于这些住在人们内心扰乱人心的魑魅魍魉,是时候请它们离开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近我得出结论:我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并得出结论,再用这样的结论来指导实践,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生活理论,让自己不断精进,并获得内心的完满和宁静。
建立生活理论,是一个观察-总结-再观察-再总结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点是:
1)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事物,不做信息的垃圾桶;
2)相信真理,随时准备接受经过思考的产物,同时也时刻准备着在新的反面证据出现后抛弃这些产物。
一个合格的生活理论家,必定是一个积极乐观、善于观察的人。在他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拿来分析的信息,就像神龙尝百草,从大量的试错中获得实践真理,而非纸面真理、广播真理、习惯真理。
所以在我看来,建立生活理论并不需要过多关注社会强加于你的所谓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东西都很抽象,就像庙里的泥菩萨,信则有不信则无;也不是过来人的所谓人生经验,这些东西属于生态多样性范畴,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适于别人的未必也适于自己;而是从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证明和强化你自己内心中的信念。所以,与其消极面对生活,让自己被社会所塑造,不如主动作为,让自己成为想要的自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各位探索者们共勉!
我是Finger,关注心理学、儿童教育,以及人类数字化生存,喜欢写作,旅游,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