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化移情出现后不应该马上诠释,理想化移情是来访者早期理想化自体或者夸大自体的需要被阻断,这部分的自体需求被压抑,这部分的自体感需要再次被唤醒,从潜意识向意识中浮现的过程。潜意识中的需求是为了帮助来访者更好的加固自身虚弱的自体,从理想化移情的客体身上获得力量。这个持续获得能量的过程,对来访者形成稳定的自体感非常重要,虽然从客观现实世界去看,来访者说的话语,做的行为是不真实的,甚至可能对自己利益有损害的,但是当充分了解来访者精神世界经历的过程,从精神世界去看,来访者说的做的是另外一种真实,是能让来访者心里获得营养的,可以让来访者获得从根本上走出来的力量。同时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从夸大自体受损的经历中分析来访者的感受和需求,也会帮助来访者缓解理想化移情。过早的诠释会打扰这个过程的进展,令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不满,认为自己不被理解,如果来访者听从咨询师的建议强行撤回理想化移情,会导致来访者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只有潜意识充分被意识化,来访者的自体感得到较好的修复时,他会在被理想化移情投注的客体身上,发现这个客体的普通和平常,理想化移情的撤回会自发的发生。
2.理想化移情的对象常见的有咨询师,配偶,朋友,同学,同事。这些人身上都会有来访者早年对父母理想化需求未被满足的那部分的优势特质。以我自己为例,我希望我的父母重视与我思想上共鸣,但是他们不但不理解我,还经常歪曲我的意思,而且我觉得他们很肤浅,谈什么都没有深度,很看不上他们。我初中以后对同学是否能跟我精神契合就非常看重,那些生活上游戏上很随和好相处的同学我就觉得很普通,看不上。后来对一位同学,觉得聊的很共鸣,她的成绩比我好,学校和专业都是我理想的,是我做不到的,只有跟她在一起说话,我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我就忽然觉得这个人对我重要的不行了,有了一些同性恋倾向,这个事情一度很困扰我。后来的接触,尤其最近几年,我发现她身上问题很多,人格缺陷也很严重,我理解到,我们是相似的原生家庭导致了我们精神的共鸣,更多是缺陷方面的共鸣,我比她可能病还轻一些,这个理想化移情也就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