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是国庆期间必须要看的一部好电影,对于我来说。我和爱人一边看,一边默默流泪,也许这是人老了,容易感动;可是影片中的故事,真的是打动了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

看过影片,从影院出来,问八岁的娃娃,看懂了吗,娃娃直说,都快看瞌睡了。在孩子来看,这个电影远没有动画片好看,也不如以前看过的《流浪地球》。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我看来这么感动人的一部影片,在儿童那里,就没有一点感觉呢?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感动,我流泪,是因为电影中的一个个故事,都是我从小要么一直听过的,要么一直看过甚至经过的真实事件。而对孩子来说,无论是开国大典,还是原子弹,还是女排三连冠,甚至香港回归,离他们都太远了。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之中,已经远离了这些,既然没有了耳濡目染,哪来的感同身受?
看到高远带着口罩,不能和女友相认,我真的难以控制,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正是成家立业的好时候,一别三年,渺无音讯;即便是种种因缘之下,再次在公交车上遇见,即使只隔着一个薄薄的口罩,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苏轼在怀念妻子的词中写到“照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高远比苏轼还不如,“照顾无言,唯有自身瘦”!
这样的场景,对还在小学的儿童来说,真的还满意理解。没有了相关环境的引导,即使在电影院里感动了,也是一种假感动。在后面《夺冠》这个小故事里,冬冬的表现,就真实的演绎出了环境对与孩子的影响。当大家正在观看女排决赛的时候,冬冬也正要和小美告别,电视天线真的不争气,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刻,出了问题。冬冬面临两难的选择,是为大家继续保护好天线还是放下天线,去见小美?
影片在这里真实的表现出了一个小孩子的真实想法,放弃了天线,奔跑者去追将要离开的小美!可就在冬冬下楼、追赶的这个过程中,现场环境的变化:收音机的里传出的声音、街坊邻居生动的表情、楼顶突然飘出来的国旗等等,一下子揪住了冬冬极速的脚步,他反身再次地去收拾电视天线,这次,他用自己稚嫩的身体,保障着信号的畅通。
感谢徐峥导演,在最后让冬冬把自己的委屈在爸爸的怀抱里散发了出来,这也是孩子真实的一面。并没有因为冬冬完成了大家的对他的寄托,他就没有了受委屈的感觉,孩子的心里还是很难受的。可是,即便是在爸爸的面前哭了出来,冬冬也没有真实的说出自己大哭的原因,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特点:个人的利益,总是不好意思在大家的面前说出口,只好迁怒于天线这个惹祸的东西,让它去背这个黑锅吧。
这个情节,真实的显示出了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年龄(70.80后)的人,能轻易的被感动的原因。因为,我们从小就是看着爱国电影长大的,从小就经历过了女排夺冠,香港回归,神州飞船,北京奥运会等等这些真实的事情。即便当时在看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的,甚至没什么感觉的,时至今日,这过往的一切经历,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烙印。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就在这一天天、一件件微小的真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这也告诉我们,杜威说的真的是对的,说教真的是没有作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