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由的青年 ③

作者: 念远怀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13:23 被阅读2077次

青年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明清时使用,几乎与少年同义。五四之后,这个词才真正地定型,几乎被赋予了理想的社会人格:希望、活力、自由、独立、担当……五四距今已经九十九年了,再看看那些逝去的青年……青年还在吗?

罗隆基(1896-1965)

罗隆基是个天生的政治鼓动家,才华横溢,辩才无碍。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领袖,李大钊说:“一个江西粗布土衣的学生把清华园掀开了”,最终火烧了赵家楼。

1921年,罗隆基留学美国学政治哲学,获博士学位。再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做研究,师从拉斯基。1928年回国,宣扬自由主义,翌年在《新月》杂志发表的长文《论人权》,或许到现在都是将人权理论说得最浅白透彻的文字。他说:最危险的思想,是想压迫敌人的思想,思想上最大的危险,是思想没有人来压迫。所以在‘一党治国’、‘党高于一切’、‘党外无党’的时候,他反对一党专政;在人民遭受迫害自由毫无保障的时候,他提倡人权;在亲贵当国炙手可热的时候,他纠弹贪污……后来作为民盟领袖,国共双方都不喜欢他。

理论上有政治洁癖的罗隆基,急于从政,反而显得有些品行不端,他的同学梁实秋直接跟他说:你是才高于学,学高于品。而他的政治伙伴章伯钧则说得入目三分:“罗隆基是一个好的在野党议员,但是是一个蹩脚的在朝党部长(罗隆基在建国后曾任森林工业部部长)。”

张学良(1901-2001)

张学良90岁时和学者唐德刚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21岁的张学良,已经身为旅长,参与了直奉大战。但没有人重视他的军事才能,因为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与袁寒云齐名的“二世祖”,一般的少年即贵,英俊非凡,一生风流。暮年回忆时,对自己当年的风流手段依然有些得意洋洋。

27岁时,张学良沿袭父位,成了奉军统帅,同年易帜附蒋,被封为民国三军副总司令。可谓一人在上,万人在下。但他的人生最高峰就是在36岁时发动了西安事变。

周恩来说:“张将军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胡适说张学良是千古罪人:“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36岁后,张学良被国民党关了半个多世纪。回忆一生时他作了番总结:从小就身体不好,希望学医救人,却因缘际会成了杀人的军阀;本性最适合做一个声色犬马的公子哥儿,可现实偏要压他一肩的戎马战事和国恨家仇;西安事变,为自己的年轻与冲动付出了一生,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张荫麟(1905-1942)

张荫麟短促的一生,仿佛就在和大师们叫板,然后被大师们称颂,最后倒在成为大师的路上

张荫麟还在读高中时,写信给梁启超,对其考证老子在孟子之后的证据逐一批驳,惊得梁启超大呼天才;清华求学期间,张荫麟批驳顾颉刚“根本方法之谬误”;赴美学习哲学,则嘲笑胡适的偶像杜威“老糊涂矣”……

而大师们却对他极为珍视,陈寅恪说:“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钱穆说:“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熊十力说:“融哲史两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业而开方来,非荫麟其谁属乎?”

张荫麟为史学研究确作了很多准备,涉猎领域广泛,开拓气象宏大,可惜千古文章未尽才,只留下几十篇论文和半部《中国史纲》。

据记载,37岁的张荫麟在弥留之际与病床前诸位学生逐一握别,颂《庄子·秋水篇》,徐徐气绝。

张中晓(1930-1966?)

18岁的时候,张中晓为自己戏拟了一个墓志铭:会稽人张中晓,认真活过、读过、写过、爱过、恨过,在还很不愿死时,死了

这个籍籍无名的早慧者,竟被毛泽东所看重:“还是这个张中晓,他的反革命感觉是很灵的,较之我们革命队伍里的好些人……政治嗅觉的灵钝,是大相悬殊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67页)

那时张中晓25岁,因曾与胡风通信,被打成“胡风份子”入狱,翌年,肺病加重,咳血不止,获“保外就医”,回到家乡绍兴。至1963年,张中晓即将离开绍兴押往上海时,预料到自己凶多吉少,对家人说:“我牵连害苦了你们,心里很难过。我光身一条,只有两箱的书和十几年中所写的几本札记。这一去凶吉不知,这些札记也许以后会有点用,求你们给我保存好。”

这札记就是几十年后出版的《无梦楼随笔》,透过里面的只言片语,我们看见了一个时代的先知。张中晓说,“当世俗的权力在精神的王国中挥舞着屠刀,企图以外在的强加来统治内心世界,于是就产生诛心之论,产生法外之意。”“一切美好的东西必须体现在个人身上。一个美好的社会不是对国家的尊重,而是来自个人的自由发展。”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当代中国思想史,可以说是从崇拜黑格尔(绝对精神)到告别黑格尔的历史,李泽厚的告别黑格尔是在70年代后半期,顾准的告别要早一些,而张中晓的告别则更早,早得令人称奇。

他给自己的墓志铭也一语成谶,我们只知道他在文革给迫害致死,但没有人知道他死于何年何月何日。

遇罗克(1942-1970)

1962年,20岁的遇罗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千里雪原泛夜光,诗情人意两茫茫。前村无路凭君踏,路也迢迢夜也长。那时他正在京郊插队,看到一些地主和子女孩童都被斗死,还称之为“连根拔”。那正是“血统论”甚嚣尘上的时候。

在文革初,遇罗克写作了《出身论》,指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已是基本常识的道理:人人生而平等。写完后他在日记中说:“我想,假若我也挨斗,我一定要记住两件事:一、死不低头;二、开始坚强最后还坚强。”因言获罪后,同狱的难友张郎郎问他,你为一篇文章栽进来,值不值?他说:值啊,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没人能发出声音来,现在有这个机会那我就喊得声大点,喊得声大肯定会付出代价,付出什么代价我都值了。

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在场的诗人北岛目睹了一切,后来他记下了这样的诗句: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完)


请关注我的历史/武侠/奇幻……连载小说——
【三十六骑】(上)
【三十六骑】(下)

相关文章

  • 那些自由的青年 ①

    青年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明清时使用,几乎与少年同义。五四之后,这个词才真正地定型,几乎被赋予了理想的社会人格...

  • 那些自由的青年 ②

    青年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明清时使用,几乎与少年同义。五四之后,这个词才真正地定型,几乎被赋予了理想的社会人格...

  • 那些自由的青年 ③

    青年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明清时使用,几乎与少年同义。五四之后,这个词才真正地定型,几乎被赋予了理想的社会人格...

  • DAY049+2组徐大宝+《被讨厌的勇气》

    自由的生活 什么才是自由的生活?我是否有过自由的生活? 看着哲人和青年的对话,我突然想起了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那些...

  • “后浪”青年的自由

    昨天正值五四青年节,一则由b站联合中央电视台一起发布的名为《后浪》的视频引发了广大青年们的热烈讨论。一石激起...

  • 青年的自由和中年的自由

    最近我像是魔怔了一样,一个想法在脑中盘旋,梦里白天,我想的无不是这个问题。 要不要离开北京。 逃离北上广已经不是什...

  • 106 致每一个平凡而独特的你

    当“财富自由”、“斜杠青年”……这些小概率事件成为大众追求的目标时,焦虑和迷茫就那样席卷而来。 那些已有成就的同龄...

  • 聪明的投资者

    #### 181028 你渴望力量吗?呸,你渴望财务自由吗?非文艺青年渴望的是暴富,文艺青年渴望的则是财务自由。其...

  • 你真的准备好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了吗?

    如今新媒体发展飞速,大批自由职业者与斜杠青年炙手可热。 于是,一拨又一拨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怀揣自由与信念跳入自由职...

  • 遇见一只难搞的股,就好像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文/赢在青年 “潜力股”一词本是指那些可以帮你实现财务自由的股票,却在婚恋市场被广泛使用,最终走进了大众生活的方方...

网友评论

  • 26f00cec887a:完全看不懂
  • 1cae9cd213ca:额,飘过
  • 83ca75a2db0c:最后一个人,有戊戌六公子魄力也。
  • 陈良心:胡适评价张学良为千古罪人。
    老师,你的看法呢?
    陈良心:@念远怀人
    谢谢老师,分析在情理之中。
    念远怀人:@陈良心 我们不在局中,或者说,出生在大局已定之后,功罪反而难以评说。我的私见,如果张没有搅局,清剿功成,民国反而会亲苏,依旧是党制的一套,愈发会不可爱……美国的影响更小……所谓的民国范也要消磨殆尽。
  • 乱发如旗:那时候的青年能自由的写作,能自由的追求。现在的青年被关在一栋栋高大上的办公楼里。貌似当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候,景象又会不同了。
  • KotInstall:青年自由不再
  • 484fea0cc7f4:张学良凭什么和其他比
    念远怀人:@贪一时欢愉 青年并不只有道义的面目,也有任性。😊
  • 梅拾璎:这里,没一个不令人叹息!胡适为什么那么评论张学良?主要从哪个角度说的。
    念远怀人:@梅拾璎 胡适挺民国,当然从国共胜负手的角度说啦
  • 漂泊如云:在当今混沌的年代,那些青年的呐喊是多么的现实啊
  • 星河予:都是些值得怀念的远人……
  • 海飞廉:张荫麟,史学大家👍
  • 柔泥化骨方作瓷:民国是一个流星璀璨的时代
    柔泥化骨方作瓷:@上善若水_0c59 🙏🙏🙏💐有钱难买幼时贫😄😄😄知足,知深,知浅,心知肚明🙏🙏🙏谢谢忠肯喜欢💐💐💐
    94ca120aed36:@柔泥化骨方作瓷 阁下不生在民国实在是大憾事,但不知阁下祖上家底是否殷实,如不幸生于贫贱之家,恐怕那些所谓的“大师”你连谋面、跪拜的资格都没有……不过还是挺替你惋惜的,每早生几十年
  • 公瑾当年:好!这里的所有人,还有一些未被记录下来的,都凝聚着中国的智慧。那些被蒙饰的呐喊,都应当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

本文标题:那些自由的青年 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v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