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行知的时代,中国大约有四万万人口,除了12岁以下的一万万二千万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外,其余的人当中,只有八千万人粗略的识字,也就是说全中国有二万万人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让民众能够读好书做好人,尽责任想义务,教育好子女,能够记账写信。这是最基本的需求,都还无法满足,国家又怎能昌盛呢?
通过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问之处等多方面的形式,鼓励民众读书识字。并且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是教育的经费大大的减少,快速的是中国人民能够读书识字。

《平民教育概论》的后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当时进行平民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对现在的教育,仍然有指导性的意义。
比如当时对女子的教育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进,所以女子受教育的人实在少之甚少。为了使女子能够识字,也平等的能够接受平民教育,陶先生想出了好办法:一是为女子专门办女子的学校。二是在有条件的家庭中办贫民读书处,使自己的人教自己的人。三就是劝女学生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叫乡里乡亲的妇女识字。四是极力提倡女子学校造就出女子领袖,使女子平民教育可以尽量的推广。
从古至今,女子在社会上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里一位优秀的女子,可以是三代受益,因此女子受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是建国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子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国的女子,不光能顶起半边天,甚至在某些领域,以女子独特的特质,发挥出异常的作用来。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繁荣昌盛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