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菱 昔日菱
节气过了霜降以后,秋季进入尾声,冬天的脚步已经近了。
放晚学路上,秋风寒凉,裸露在脖子处的肌肤冷飕飕的,该系丝巾了。
有落叶如蝶般飞离枝头,悠悠飘向大地,我似乎听闻到了一声轻幽幽的叹息。
不急不慢的往家回,想要充分感受深秋的气息,秋风吹起了我已过腰际线的长发,长发显得撩人,自觉这种意境很秋意,有点淡淡的伤感,也有几分秋的诗意和浪漫。
走到自家小区门口,看到有人在卖菱角,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秋风萧瑟秋意浓,正是江南吃菱时。
正在埋头挑拣菱角的卖菱人,听到停住的脚步声抬起头来,咦,几乎同时我们都发出了这样一声。原来是老家同村人,承包了一片鱼塘,在鱼塘里种了菱角。菱角成熟了,拿到城镇上来卖,相对能卖个好价钱。
对于这个人,还算是比较熟悉的。老家隔了几户人家,他母亲大约五十几岁时去世的,剩下他父亲和兄弟妹四个,他是老大,他们四兄妹好像连小学都没念完。后来成家生子以后,老婆又迷上了赌博,不仅输光了家里辛苦攒下来的一点积蓄,还把自己也输给了别的男人。
欲哭无泪的他先是挑烂泥、做短工,后来跟他老父亲承包了一片鱼塘,又要给日渐长大的儿子张罗结婚了。今年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又刚离世,都是苦命人。
超乎年龄的老相,满脸的皱纹,看到我时“咦”的一声打过招呼后,问我,你家房子买在这里啊?我说“嗯”,又说给我称几斤。他说,那就买十块吧,给你二块半一斤,十块四斤。我说,好吧,你给我称起来吧,给我老一点的。
又一个顾客蹲了下来挑菱角。我拿着称好的菱角回到家,洗净,下高压锅煮。等煮熟,热气消散后,打开高压锅,看到的是热气弥漫中的黑乎乎的菱角。记忆中的熟菱角不是这样黑黑的颜色,应该是老绿色、褐黄色或褐红色的吧。
本来想要找回儿时的味道,不料想,光是看这菱角的颜色,就知道儿时的味道我是找不回了。倒出碗里,捏起一个菱角,一尝,果然没有记忆中香糯鲜美的味道了。
许是水质的原因,许是年岁的原因,许是人事变迁的原因。
记忆中,秋风萧瑟的时节,我们家从小队里能够分得好几箩筐的大菱。这些大菱都是生在一片宽阔的水域里的,水是活的,流动的,清澈的。到深秋季节,水上还冒着热气,碧绿的水草,氤氤氲氲的热气,互为相衬,精神水灵,水中还有鱼儿游动嬉戏。这样的水域中长出来的嫩菱角也是水灵灵红艳艳翠莹莹的。
今日菱 昔日菱
那时候,奶奶还健在,还非常能干。奶奶把刚刚分得的菱角,给我们几个小馋猫挑出几个鲜嫩的来,剥了壳生吃,生吃的嫩菱脆生生的、甜滋滋的,有时还有一点淡淡的涩。
鲜嫩的菱角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剥了肉以后,用自己家里做的咸菜炒着吃,能放点肉片进去的,简直就是舌尖上会跳舞的美味了。
老菱角就是水中的落花生,香糯甜美。
老菱角下大锅,在大灶里烧煮。等到煮熟出锅后,灶头热气蒸腾,香气飘漾,诱得我们直咽口水。有时会顾不得烫,就伸手去抓取,被水蒸气一灼,又连忙缩手。我从小淑女形象,弟弟妹妹就相对狼狈些了。现在回忆起来,还会禁不住乐开嘴。这种温馨的场景,随着时光的流逝,再也无法重现,只是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记忆最深的是星期天的早上,父母都出早工去了,我们也都已经醒来,但还是赖在暖暖的被窝里不肯起床。此时,奶奶就会端着热气腾腾的菱角,在饭篮盖或竹筐、竹篮里盛着,拿到我们的床头来,给我们吃。这是奶奶一早给我们烧好的,有着奶奶暖暖的爱意。我们虽然还没有洗过猫脸,刷过狗牙,也照样毫不客气的开吃了。饱食餍足以后,再继续睡懒觉,有时睡到吃中午饭,奶奶叫我们时才起来。
老菱角还有一种吃法是,酱着吃。因为那时菱角分得多,吃不光,就酱着吃。酱菱角的方法,我不大记得清了,因为那时还小,不大去关注这些,只要有得吃就行了。也许是以为爷爷奶奶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反正有他们在,我们不怕吃不到这些美味。只记得个大概,好像把老菱角放进麻袋里,沉到河埠头的水里,过个半月一月的,拿出水,菱角的表皮已经腐烂掉了。取出麻袋,洗净腐烂的表皮,老菱角就成了光乎乎的褐色的了。然后酱菱角在大灶锅里煮熟后,特别的香,特别的入味。
今日菱 昔日菱
如果不是对咬咬开,而是从酱菱角的肚脐眼里用一根针挖出肉,挖净,在这样的酱菱角空壳肚脐眼里贴一层薄如蝶翼的桃花纸或竹衣,就可以当哨子吹了。那时的伙伴们就是用这种自制的乐器,来完成对音乐的启蒙,玩得不亦乐乎。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
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
遗憾的是现在似乎再也吃不到儿时吃过的鲜美香甜味道的菱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