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棍儿”没在身边儿,还真舍手。
只要女儿在家,我们家凡带“说明书”的,泛指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统统归女儿先把“说明书”翻译成人话,再一步步地说给我和妻子。
如遇重点难点,手把手教,有时候,还不止一遍。
有些东西还真不禁夸。
十多年前,花了我百八十块钱买来的那个“某的”牌小电饭锅,前段时间,闹罢工了。
明明一直都还好好的呢。也不知道犯了哪门子邪,抽哪门子风。
米,淘好了。水,也用手指头量完了。
刚刚好。
一直以来,都坚守着老一辈留给我们后人的光荣传统。
焖米饭的时候,无论放几个人量的米,加水时,把米摊平后,用中指插入水中,只要水面不漫过中指的第一关节。什么新米陈米,软硬程度,都会被拿捏得恰到好处。
从无失手。
这些年,觉得自己当初很有眼光,逢人便讲这个不超过百元的小电饭锅如何如何给力,如何如何超值呢。
万万没想到,这下,可掉链子了。
连人带锅,无一例外。
幸好,家里还有一位十年之前,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了重重阻碍,从异国背回来的“预备队员”。
“预备”了十年,之所以,没给它上场的机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舍不得。
三千多人民币的电饭锅,这可是我在异国花的最大一笔。
出国之前,跟许多人一样,必不可少的也稍微做了一点儿攻略。
虽说并不缜密,但也粗线条地规划了一下。
逛景区景点,巴士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坐在巴士里的人,或高或矮,或胖或瘦。
所有人的基本款式,可概括如下:上车就睡觉,停车就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之后什么都忘掉。
大抵是用几张照片,来缅怀异国他乡。虽略显敷衍,却也只能这样。
不然呢?
异国最喜欢咱们这些国人。
这么说,容易引起有些人的误会。
准确来说,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国人兜里揣着的钞票。
舍不得吃,啥不得喝的国人,脑子里好像都有一致莫名的想法:叫穷家富路。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给灌输的。
究竟攒了多长时间了钱,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可一旦跨出国门,在家浪费了那么多的脑细胞,花了大心思做的攻略,那可不止是只说不练。
况且,为攻略而配套的资金,在挎兜里,早就不那么安分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跨出国门,很有可能出现时空错乱的状况。
明明脚下踩着的地方,早已不是自己的国土,可柜台里冲着你点头哈腰,等着从你兜里掏钱的人,却跟你长得一摸一样,也是黑头发黄皮肤。
更让人连惊喜带意外的还在后面。
当那些把嘴巴张开,整整齐齐地露出八颗牙齿的导购小姐姐,用你家乡的调调儿,跟你张口打招呼的那一瞬间。
你心里面一定会暗自惊叹:“唉呀我去——这怎么还他乡遇故知了呢?”
接下来,便到了你按照自己的“攻略”,掏腰包的时间了。
出来之前,钻进耳朵里的声音,出奇的一致。
无非就是异国的电饭锅好。
而且,好得不仅是价格,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个物有可能不美,但价儿的确不菲的东西,做出来的饭味儿正。
至于,味儿究竟是咋个正法儿,人家只能意会。
锅,背是背回来了,但总感觉仅仅用于煮饭,还是有些可惜了了。(只针对我那三千大多的银子)
这回,如果不是当了十几年主力队员的小电饭锅,终于积劳成疾光荣下岗,这个束之高阁已经十几年的“预备队员”,还不知道哪一天,轮到它来登场临危受命呢。
可是,包装盒子里,那厚厚一大沓子的说明书,还有“使用前请务必阅读”和“请注意”等等等等,一共八份小传单大小的东西,没有一样东西,不在挑战着俺的底线。
此时此刻。
脑瓜子又开始嗡嗡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