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豆爸去眼科检查视力,因需要扩瞳检查,就在检查室外面边滴眼药边等。
等候区的座椅上,以老人和小孩居多,也不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
想想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有这么多的近视眼老花眼。如今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把多少双眼睛牢牢牵在了上面!当然,过度用眼就要付出代价。
旁边的一个诊室,一个女生在唱歌,很有节奏感,仔细听,哑然失笑,原来是医生在对患者说:“不动,不动,不动……”那姑娘说的太快,听起来很有节奏感。
估计是要做某些检查时需要患者保持眼睛睁大,才好拍片定位。一会儿工夫,我听了好几首“不动、不动、不动……”,更好奇了。
终于轮到了我们,可以一探“不动”检查室的奥秘。
只见屋子里有好几台仪器,窗帘都紧紧拉上,制造了一间暗室。
一台机器前坐着一位女医生,正在给患者做检查,嘴里恰好飘出来一串:“不动不动不动……。”
我数了数,她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不动”,可那位老人还是无法完成他的指令。
“不动”姑娘急得一跺脚:“大娘,您要配合我!我让您别动,您就不要动。”
“我没有动呀,医生。”大娘懵懂地答道。
“唉哟,唉哟,您没动?我连一张能用的图片都捕捉不到。您先歇会儿,让下一位先拍。”
大娘纠结地坐在了一边,轮到了我们。
“你看这个红点就行,我说不动你就不要动了啊。你配合的好,我们就能快一点。”
姑娘开始指挥豆爸配合。
“好,不动不动不动……”熟悉的声音从姑娘口中飘了出来,真的是有一种音律美。
“唉,你怎么又动了呢?”姑娘无奈地说。
“我没看到那个红点呀,你不让我动了,那这个时候对不对呀?”豆爸有些疑惑。
“唉,你这人较什么真儿呢?我让你不动,你别动就行。不动就对了。”
“别动,唉,你眨什么眼呢!”
“别动!”
“别动!”
……
好么,这么一会儿,我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这时,另外一个年龄大点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她让坐着的姑娘起身。
然后对豆爸说:“我需要给你的眼底拍一张图片,让你看着红点是给你一个参照物,我会在你寻找红点这个过程中抓取最佳的拍摄点。你只要放松,听我的指令就行,我说不动,你尽量坚持一下。”
“你先眨眨眼。”
“挺好的,就是这样,放松,对了。”
“眼睛追着红点移动,状态很好,保持住。”
“好了,结束了,下一位。”
这就OK啦?
很轻松啊!
连旁边坐着的那位大娘,也重拾了信心,回到了仪器前,不到一分钟,她也检查完了。
怎么觉得后一位年龄大点的工作人员,能够让医生与患者的相互配合更轻松呢?
先前那位年轻姑娘在工作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字:“不动!”
为什么要“不动”,她觉得没必要和患者解释。怎么做到“不动”?可能在她眼中也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患者做不到,那只能说明患者太笨,不会配合。
由此想到平时上课的时候,向学生发布指令,一定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因为老师很明白的事情,学生不一定很清楚,我们要讲得学生能理解。
此外,要想让学生达成什么目标,其中需要用到的方法、策略、路径一定要给充分,不能随口一说随手一指:“去吧”,就万事大吉。
还有,适当的鼓励和情绪上的安抚也很有必要。
做任何一件小事,知识,技能,情感,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