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领导和颠覆》| 孟尧解读

《领导和颠覆》| 孟尧解读

作者: 幸福的慧宝宝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0:06 被阅读0次

关于作者

查尔斯·奥莱利三世(Charles O'Reilly), 斯坦福商学院教授。

迈克尔·塔辛曼(Michael Tushman),哈佛商学院教授。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大量商界案例告诉我们,其实那些经历了百年沧桑,最后却以破产告终的大公司们,并不是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它们自己。它们在自己原来的市场中非常成功,可是当整个市场消失的时候,它们就一败涂地了。如何突破创新的困境?这本书详细回答了这个问题。

核心内容

本书认为,当公司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时,不能仅仅采取防御姿态,必须要主动采取变化。只有创新,才能突破困境,将危机转变为机遇。但是怎样创新,才能既保住原来的优势基础,又能在新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建立新的部门,利用原有的优势来帮助新部门成长,并且在新旧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领导和颠覆》| 孟尧解读 一、大公司的“成功病”

大公司为什么容易患上“成功病”,最后走向失败?

什么是成功病?简单来说,成功的公司规模会越来越大,在公司结构和文化方面都渐渐固化,形成一种惯性,面对新技术和市场的时候不能很快地调整自己,这样就容易落后。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大公司都会得“成功病”。比如同样是胶卷行业的领头羊,柯达公司走到破产边缘,而富士公司转型成功。为什么有的大公司会衰落,有的又能重获新生呢?

作者将创新分成三种,分别是“增量创新”“非延续性创新”和“突发性创新”。大公司在发展初期都会做“增量创新”,在前一代技术和市场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扩张,积少成多、由小做大,变成真正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但是公司还会面临新技术的挑战,需要彻底改变原来的技术,也就是“非延续性创新”。“突发性创新”则更难,当一个新的市场突然出现了,其中的消费者和产品都是公司所不了解的,这个时候怎样去改变呢?很多公司认为,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始全新的业务,实在风险太高,宁愿抱住过去的优势不放手。这样,他们就倒在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业务之上,成为“成功病”的牺牲者。

二、三种创新困境

公司的创新需要两手准备:一手是增长新的能力,比如开发掌握新技术,或者成立新部门,还有一手是开拓新的目标市场。那么,公司面对的创新困境会有三种:一种是面对旧市场,怎么增长新能力。比如从化学制药到生物制药,市场没变,但是制药的技术变了。第二种是面对新市场,怎么运用旧能力。比如传统工业中的橡胶加工、金属加工等,把原有产品卖向发展中国家,产品没变,市场变了。面对这两种困境,公司最重要的是把原来的优势作为支点,发展新的能力,撬动新的市场。

除了这两种困境,还有第三种,既需要增长新的能力,又需要面对新的消费群体,一切都是新的,公司以前没有相关经验。毫无疑问,这是最难突破的一种困境。因为这种情况是公司最陌生的,新市场出现了,但不知道该用什么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很多大公司因为“成功病”没能突破这种创新困境,也有很多大公司突破了困境,延续了过去的辉煌。

三、领导者与经理人该怎么做

公司如果决定迈出创新的一步,成立新部门、开展新业务,领导者和经理人该怎么做,才能破解创新困境,在新旧之间取得平衡呢?

首先,明确新部门和旧部门之间的差异,划分新旧部门之间的权责,新部门负责试错,旧部门负责继续保持原来的竞争力。 千万不能含含糊糊、混为一谈,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其次,培养高级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赋予他们重大使命,要他们保护新部门在压力下健康成长,并且要为新部门寻求尽可能多的资源。

再次,在新旧部门的划分基础上,定好一个清晰的进入和退出标准,就是新部门发展到什么程度,可以把旧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拿去用,以及新部门搞到什么程度算是办不下去了,让资源回归到旧部门中去。

最后,即使新旧部门之间权责是分明的,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千万不要在新旧之间制造对立气氛。要时刻让新旧部门共享同一种公司文化,拥有同一个团队的归属感,分享集体的荣誉。

金句

1. 其实他们并不是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他们自己。他们在自己原来的市场中非常成功,原来的业务是不可能放弃的荣耀,可是当整个市场消失的时候,他们就一败涂地了。

2. 为什么很多公司会得成功病呢?它们不是不明白探索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原来的领域中维持和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占用公司绝大部分资源。而探索和创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会分散和削弱原来的竞争优势。

3. 公司最重要的是把原来的优势作为支点,发展新的能力,撬动新的市场。

4. 新旧部门之间差异很大,新部门需要不断试错,因此应该给它们更高的宽容度,不能以短期成绩来否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也不能拿考核旧部门的那一套标准去要求它们。

相关文章

  • 《领导和颠覆》| 孟尧解读

    关于作者 查尔斯·奥莱利三世(Charles O'Reilly), 斯坦福商学院教授。 迈克尔·塔辛曼(Micha...

  • 领导和颠覆

    关于作者 查尔斯·奥莱利三世(Charles O'Reilly), 斯坦福商学院教授。 迈克尔·塔辛曼(Micha...

  • 《卧底经济学1》| 孟佳解读

    《卧底经济学1》| 孟佳解读 《卧底经济学1》| 孟佳解读 本书和作者 蒂姆·哈福德,经济学家出身,后来专职写作。...

  • 《卧底经济学2》| 孟佳解读

    《卧底经济学2》| 孟佳解读 《卧底经济学2》| 孟佳解读 本书和作者 蒂姆·哈福德,经济学家出身,后来专职写作。...

  • 尧尧和诚诚

    一家三口,拉着爸爸的女儿

  • 孟佳解读

    诸侯国在竞争,诸侯们想尽办法延揽人才,人才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

  • 【策略·方法】native speaker是怎样记单词的?

    解读:孟话英语 以下10条,据说出自英国文化协会网站,但我并找到,不过的确值得借鉴。 汉字部分是孟话英语的解读。 ...

  • 解读《颠覆平庸》

    以输出倒逼输入,以输出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我今天利用彭小六的话,来解读他的《颠覆平庸》这本书。 浮动起强烈...

  • 故乡的老井 (孟令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记忆中的故乡,永远是美好的,亲切的。他在你犹豫不决时给你一个支持的信念,在你走投无路时...

  • 《灵魂摆渡黄泉》一段不得已被辜负的爱情

    这部电影评分8.6分,评价很好。故事发生在冥界,主角是孟婆。这部电影颠覆传统我们对于孟婆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孟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导和颠覆》| 孟尧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z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