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梓童今年3岁,是我妹妹的儿子。虽然见面和相处的机会不多,但每次相处都让我惊喜。原来有很多我以为是的,真的只是我以为,比如关于本能,关于自信,关于挑食,还有感受爱与给予爱。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当然也有不同观点的,比如性本恶。我却固执地认为,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是什么。关于孩子的未来走向,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重要。所以,有一种观点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儿,是父母教的不好,我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直到有个朋友很无奈又无助地说,他一哭一闹,别人嘴上没说,心里都觉得是我没教好。她没说出口的话是,我还要怎么教呀,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已经尽力了。孩子怎么样,难道父母要承担全责吗?好像也并不全是这么回事,大梓童让我有了新的发现。
我和妹妹有段时间关系很僵,尽管我们彼此心里都认为对方很重要,但就是没有办法相处,一见面就吵架,冷战,谁心里也不好受,索性就少见面,后来干脆非必要就不见。有一次见面了,还没5分钟,又成了僵局,我转头就要走,心里暗暗想着,再也不来了。我起身走到门口,大梓童拉着姥姥的手追到我跟前,才1岁2个月的他路还走的不太稳,话也说不清楚。站着门口用两只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感受到他的不舍,好像在说,大姨,你为什么要走啊,你别走好吗!那一瞬间,我的委屈和愤怒都消失了。那么小小的他,是有自己的意识的。原来,小娃娃也不是白纸,人类有人类的本能,生下来就懂得,只是表达的方式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孩子的表达更直接,也更纯粹。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肯定的,同时一个人内在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味的把不顺都归因在外部环境上,显然是在忽略内因,避开自己的责任。
大梓童3岁的时候,我和妹妹也都成长了。有了儿子的她开始变得柔软,也变得温暖。我也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一点就着。尽管我俩和解也是在争吵,吵架的时候我们才都知道了对方内心的想法,原来不是我们自己以为的那样。3年多来,她第一次来我家看我,带着大梓童。
大梓童对什么都好奇,这是什么,为什么,话特别特别的多。一开始我还陪他一起玩,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了。就像你和一个人打游戏,你都闯35关了,他才到第3关,你要陪着他从第3关闯关。他玩的尽兴,你要棋逢对手才尽兴。玩到后来他也不和我玩了,他大姨夫笑着说,不和你玩了吧,你不好玩。后来我才知道,他,才是我的第35关,而我,是他特别不好玩的第3关。他开始转移到其他的东西上,我还是愿意和他聊天,故意问东问西。他玩着新的玩具,发现有问题解决不了。他直接转头问旁边的在看电子书的大姨夫,大姨夫这个怎么弄呀,你帮我。我特别好奇,我一直在陪他,为什么他没有问我。我这样问他,他很认真地回答,因为大姨夫厉害。我哭笑不得,你怎么知道大姨夫厉害,大姨不厉害呢。他说,大姨夫大,厉害,大姨不大,所以不厉害。原来他觉得大姨夫高壮,所以厉害,大姨瘦小,所以不厉害,感情块头越大越厉害呀。我故意逗他,那你厉害吗?他说,我厉害呀。我笑了,你比大姨还小,你怎么就厉害呢?他大吼一声,哈,我就厉害了。我大笑,原来如此啊。这么自信的小家伙,即使别人提出质疑,也不否定自己。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我不记得他当时具体说了什么,他说不清楚还带着童真,我一下就笑了。他却恼了,还动手打了我一下。我问他,是不是觉得大姨笑了,你很生气。他说,是。我说,大姨是觉得你很可爱,不是笑话你。自信和自卑就像站在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自信,原来在我们那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种下了种子,慢慢发芽生根,自卑也是。他还不懂未来成人世界的规则,但却很敏感的感受着世界的好意和恶意,爱,称赞,嘲笑,指责……
知道他要来,我一早去市场买菜,问过他妈妈他喜欢吃什么,商量着怎么玩。做了几个他俩喜欢吃的菜,结果,他哪个都没吃几口,还有一个菜动也没动。我和他说,这个很好吃的,你尝尝,他摇摇头,不好吃。为什么呀,你都没尝过。是不是看起来就是不好吃的有样子,我问他,他点点头。我问妹妹,他是不是挑食啊。妹说,嗯,挑食。我说,也可能是路上来的时候零食吃饱了,现在吃不下了。到了晚上,大姨夫带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考虑到大梓童我们选了一家比较清淡的餐厅。店家上了南瓜盅,他吃了两个,还有一盘栗子鸡块,他吃的停不下来。我瞬间明白了,他哪里是挑食呀,同样的食材,他只是更喜欢吃做的好吃的,大人们不也一样吗。哈哈,多有意思,事实的真相是他吃着我做的饭不好吃,所以不想吃,我却认为他挑食。我想起网上有个段子,为什么大人不挑食,因为大人们总是做他们喜欢吃的。他没有指责我做饭不好吃,而我在批评他挑食。孩子在无条件地爱着我们,无论我们是什么样子他都接受。做饭不好吃就不好吃吧,没事儿,我可以少吃,或者吃别的。好吧,你没耐心了生气了,没事儿,我抱抱你亲亲你,你生气我依然爱你,气消了我也爱你。而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附加了很多条件,你要听话你要乖,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喊人,如果不这样你就是不对,批评,指责,不行就动手。如果孩子也用大人们的逻辑来对待我们,试想一下,我做饭不好吃,他说你做饭不好吃,这样不对,难吃死了,再做的不好吃我就揍你,是不是感觉特逗儿。
大梓童还有让我感到更神奇的,上次回老家时,他要回北京了,我因为生病第二天才走。准备走的时候,他妈妈让他和大家告别,我说大梓童抱抱大姨吧。他过来抱着我,还拍拍我的后背,在我耳边说,我还会回来的。他又抱抱旁边的姥爷,我爸高兴地一把抱起了他,笑得合不拢嘴,直说好好好。这些年,我第一次见我爸笑得这么开心。他妈妈说,有一次大梓童让我特别感动,他爷爷奶奶做了好多菜,劝我吃这个吃那个,多吃点。我真的吃不下了,不想吃,就和他们说不吃不吃。就这样来回推了三次,这个臭小子本来在一边玩,腾一下跑过来,对他爷爷奶奶说,我妈妈说不想吃了,你们不要强迫她。感受爱和给予爱,其实孩子比我们懂得更多。
我以前以为我们在教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孩子也在教我们,帮助我们成长。生命真是一场神奇的体验,我们彼此陪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