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无意间清理了一下高中时候的书柜,冷不丁看到了廖一梅的书。她是我读书时候很喜欢的作家之一,上次翻开她的书,是七年前。
随意地翻了两页,看清曾经自己用铅笔划下的句子,却晃了神。
“从生活中攫取一点儿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
“我反对伪善、谎言、媚俗、狭隘、平庸,装腔作势、一团和气,不相信任何人制定的生活准则和幸福模式。”
我都能想象七年前划下这些线的自己,一个满脸倔强、无知无畏的小丫头片子。那个年少轻狂的小丫头,划下这些线条,不代表欣赏作者的文辞,而是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本一样,意思是: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
现在看,这两句话,真是一种太过于笨拙的活法了。
那个时候的我,内向、沉默,上学的时候平凡得让老师都记不住。但是会在每周末的随笔作业本里,写下这种离经叛道的句子,会梗着脖子抗拒父母看我的周记作业本,会一意孤行凭着一己勇敢远走他乡。
一晃七年,我还是那个我。
除了,很久没有读书了,很久没有写作了。
我发现自己过去这七年,这两句话仿佛是我生活的旁白。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字,说过的话,都成了我。还是我,始终都没有学聪明。
以“试错”的方式来确定人生的方向,这条路注定不会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但是肯定不缺丰富多彩。我不怕犯错,我也不怕爬起来,我也不至于蠢到会在同样的错误里栽倒两次,所以,这几年,一次次犯错,也终归有一次次的成长。错误大一点,成长多一点,也就是了。
如今,已经不敢说自己是小丫头了,已经到了上街会被小孩儿叫阿姨的年纪。同龄人也都结婚生子,一胎打酱油,二胎满地爬了。这几年,也不白过,起码知道天高地厚,不再天真。所以,开始有越来越多自我矛盾,努力地想看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挣扎着获得内心自洽。
简单来说,拧巴了。
说起来也搞笑,大多数人应该是年轻的时候才拧巴的。我好像青春期特别长一点,反正拧巴到现在,也没好,成了老拧巴。
所以,我重新捡起来随笔本,想通过写作的方式,一点点捋顺自己的浑身不自在。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很孤独。
拧巴的人,尤其是。
在茫茫人海中,和那个人相遇的几率太小了。
在星河浩渺的人类书籍中,几率还大一点。比如,我能遇到廖一梅。
当然,相遇以后,也不会解决问题。
别人都比你了解你自己。你还得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想要怎样活。
所以,你得没事儿拉着自己的手喝喝茶、聊聊天,沟通是了解的开始。
每天晚上敲敲键盘写写字儿对于我来说,就是这种聊天。
对于老拧巴来说,聊一次两次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固定频率持续喝茶聊天。
所以,需要日更。
内心平静,能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了,拧巴治愈了,也许我也老了。
无论如何,拧巴也好、愤怒也好、天真也好,总之,都比麻木好。
我想,我还是喜欢这个笨拙的自己。
把一条条错误的路引向正确的结果,需要万分的坚强和一点点的运气。
运气,不一定有。
坚强,一定要有。
不然,怎么等得到运气呢?
-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