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道路千万条,选择很重要。
——作者题记
1995年下半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而我却面临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先是夏天经历“黑色七月”——我高考落榜,或曰名落孙山,只能赋闲在家,学业生涯就此结束。我好像逡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茫然无措!
到了秋收季节,我把18年没干的农活都干了一遍!之前尽管家庭贫穷,但父母从未让我和弟弟下地干活。
每天早晨,吃过早饭后,我像跟屁虫一样跟在老爸身后,穿着破旧的衣服,斜搭一把镰刀,混同于一个真正的庄稼把式。到了田间地头,拼命的割倒大豆、高粱,而后麻利的打上捆,最后装上自家的四轮车,运回家中码垛。
第一次帮工,帮人家收土豆。我试着扛起180多斤的未扎口土豆袋子,踩着跳板,慢慢稳健的走向窖口,再稍侧身,把一袋子的土豆倾泻到窖里。有时会不小心踩上掉落在跳板上的新鲜土豆,脚下就被踩的粉碎。
回到家,我兴奋的向老妈描述第一次扛麻袋的情形,像成为真正男子汉一样自豪!
老妈心疼我说,给别人家干活别这么实诚!明明能扛,你也要少点扛!累坏了身体谁管?
我听了哈哈笑。但一想到真的落在农村,当个农民,心一下子沉到谷底,又陷入郁郁寡欢当中。
从太阳初升,一直干到日头落山,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捱着日子。
当一辈子农民就是我的命运?我时不时的在田间地头偶尔休息时,望着湛蓝高远的天空思忖。
那时候,高考落榜带来的压力不小。干农活时或者走在往返的乡间路上时,特别怕见到熟人(其实乡里乡亲的都是熟人),好几次迎面躲之不及,只有心无意的搭句话,敏感自卑的我夜里会想他们会怎么看我呢?会不会特别瞧不起我?
我想那时候没有看到《平凡的世界》,少安和少平的故事还没有激励到我(窃以为放到现在,我的人生也不比他们逊色),贫穷和自卑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穷小子愈加彷徨和茫然。
我始终在脑海思忖着:
我的下步人生到底干什么?
还是陷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
还是找寻其他出路?
我清晰的记得语文老师写给我的留言是:
诚实、善良是你的本色,希望你不要丢掉;但聪明、智慧更要拥有,希望你为之奋斗!
物理老师写给我的留言是:
勤奋、毅力将给你带来金色的收获!
这两则留言我时常捧读,细心回味,倍增勇气。经常在想,我当时在市二中读书,来自农村、循规蹈矩、本性善良、自卑无比,何以仅仅教过我一年,并且极不熟悉,何以她们就能洞及我的内心呢?冥冥之中,爱语文,甚至爱文学,包括最后的文字结缘可能都在与此。
后来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爱好迸发使然!

为我的出路问题,父母和亲戚都没少操心。
选择几条路让我自己选择:
花钱上师专(得花与两万五千块钱,只能卖房)、去学医(据说家人认识一个赤脚医生)、去美院学美术(我有些美术特长)、去火车上当售货员(有个亲戚当列车员,可以行个方便)、当兵(老叔有当兵的经历,据说我会文笔好可以当文书)、学裁缝(因为我手巧)、当木匠(可拜领导家的大哥为师)等七八个选项(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没有在家务农的选项)。
其实在我心里有个当作家的梦想。
因为仅仅在落榜后到当兵前的4个月时间,当时正迷恋文学,崇拜金庸、古龙,更有些天真和好高骛远,梦想自己能写一部武侠巨著《丐缘》,而后挣足两万五千块钱供自己上大学(其实就是当地的师范学校)。
我还真是像模像样认认真真地干起来。用废旧的纸张装订一本三四百页的大开本,连续写了七章左右,之后发现无法超越金庸(其实写成根本不现实,即使写成出版也不现实,即便出版到大学开学也不可能筹集到钱款),只好放弃了天真的想法,回到现实。
我该怎么办呢?
这些出路,我和父母都商量过。终归分歧始终定不下来,况且不是出钱,就是奔向一个未知的旅程。
一个姑姑还准备给我找一个对象,抓紧结婚好扛起家庭的重担。我想都没想回绝了。
也许骨子里还有些骨气,或许没钱再上大学的堵气。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当兵不用花钱,既省钱,减轻家庭负担,管吃穿住,又是个好去处。还有些文笔和美术功底,可能用得上。
那段时间,为选择出路。我吃饭在想,有时怔怔出神;我睡觉在想,有时整夜思前想后,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干着农活在想,恨不得用尽浑身的力气把一生的活都干完,去球!
压力大,想的多,不服输的我,头疼病又犯了,大把大把的吃着去疼药!
秋收过后,北方的天气渐渐冷了下来,而我去当兵报名顺利通过了。我也是乡里唯一的高中生。
那天,我骑着自行车飞驰在乡间的道路上,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虽然要离开父母,但对未来的期许似乎胜过当时的一切。
一天,我正在帮人家搭炕,灰头土脸,老妈找到我,一眼竟没认出来。确认后,带着悲喜交加的神情对我说,公社(其实是乡里和村里)通知你去体验了。我知道老妈是心疼我帮人家搭炕,干不该干的活;是想让我有出息,又怕我去部队再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那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老妈不舍得我走,还不得不放走我。几年以后,我在部队发表第一篇散文《星空下的回忆》,时常提起这个场景。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