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的午后,先去药店买了瓶眼药水,滋润一下我那不堪重负的眼睛。
然后一个人晃晃悠悠的,去了莲湖。荷花开得正艳,可惜人满为患。
吾素喜静,遂掉头,径往迳联古村寻径探幽。
迳联古村位于东莞市桥头镇,南宋(1238年)立村,历史悠久,古朴淳厚,岭南风韵,2009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保留着宗祠、古民居、古井、麻石路、凤凰亭、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古建筑,与山林、水塘、断壁、残垣、古巷、老榕……,构成迷人的古村落风情。

古村我常去,但一般只是在外围转转。
一个人也不敢瞎窜,怕被人误会小偷小摸啥的。
今天大着胆子,从高耸的门楼径直进去。
拐过一条狭窄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曲径通幽处,居然别有洞天,好个幽静的山谷。
青石板路旁,勤劳的大叔大婶在夕阳下拾掇菜地。拾级而下,半月形的池塘边,有几个孩子在垂钓。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池塘边上,是宏伟的罗氏宗祠。
门上一副对联,分外醒目:
祖孙五进士,
叔侄两藩侯!

祠堂前两根高高的功名旗杆,并立的功德石林,字迹略显模糊的碑文,无一不彰显着罗氏族人曾经的辉煌。
旗杆石历来被称为封建科举时代的“荣誉证书”,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名片”。古人凡科场得意、猎得功名,必于祖祠前竖旗杆,在祠内悬金匾,视为毕生荣耀之事。
石旗杆一般高约三到六米不等,以精选花岗岩条石凿成。石旗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年代,旗杆主人身份、辈序、姓名等。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成坐狮或玉圭形。
后来由于制作石旗杆觅石不易,聘请石匠雕石不易,竖立沉重的石旗杆难度也大,便发展为旗杆夹石,用以升立旗杆。
粗通地理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山川屋宇,发现此处确实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此山谷形似聚宝盆。
背后有山,名大有靠山。
前面有矮丘,名书案呈前。
左有连绵的龙眼林,名青龙居左守财门。
一条溪水自背后的山边绕祠堂右侧,流至屋前的水池中,活水常流,福泽绵延万万年。
抑或是想沾点福气的心理作祟,我居然流连忘返于此,百鸟归巢之时仍不舍归去,直到风乍起,雨倾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