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聊陕西方言“咥”

聊聊陕西方言“咥”

作者: 吹梦过西洲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10:52 被阅读0次

      陕西古称“秦”,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东与山西隔河相望。二省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自古交流十分频繁,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便世代联姻,后人甚至以“秦晋之好”来代指两姓之间的婚配关系。由于陕西与山西的地理、历史等因素,二省在方言上亦存在互相影响的现象。陕西省的汉语方言包括晋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据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调查,陕西“使用晋语人口约437万”,占其调查时陕西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左右。“陕西晋语分布在陕北榆林市、延安市的19个县市……分属五台片、吕梁片、大包片、志延片”,山西大同话即是晋语大包片的代表,大包片在陕西省的使用人口约为75万,其与陕西方言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相互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由此对陕西方言中的[꜁tiɛ]与大同方言中的[꜁tiəɣ]进行分析和考释。

一、陕西方言中的[꜁tiɛ]与大同方言中的[꜁tiəɣ]

    陕西方言中的[꜁tiɛ]写作“咥”,有“吃”的意思。如“咥一顿”、“咥饭”、“馍香得很,快咥”、“一口气咥了两大碗”。在饭桌上请他人吃饭时也常说“咥、咥、咥”。“咥”字在书中可查到两个常用义项。《说文解字》中载“咥,大笑也,从口,至声”。如《诗经·卫风》中的《氓》一诗中有言“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里的意思是说兄弟不知道女主人公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她的处境。《广韵》中载:“咥,笑也,又齧也。《易》云:‘履虎尾,不咥人,亨。’”“咥”在《广韵》中属于“姪”小韵,“姪,徒结切”。《玉篇》中释“咥”字为“齧也”“大结切”。“齧”即“咬”5108的意思,《说文》释为“噬也”,如《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中“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又如杜甫《哀江头》中言“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在古文献中,“咥”字常常由“咬”引申为“吃”,如《金史·本纪第十六·宣宗下》中载“开封县境有虎咥人,诏亲军百人射杀之,赏射者银二十两,而以内府药赐伤者。”此处说老虎食人,用“咥”字,显然是使用了“吃”的义项,且陕西方言中“咥”作吃时就隐含有狼吞虎咽、大口吃的意思。除此之外,在陕西方言中[꜁tiɛ]还可以用作“打”,如“[꜁tiɛ]人”、“[꜁tiɛ]他一顿”。有的地方将“[꜁tiɛ]人”写作“咥人”,可是“咥”字并没有“打”的义项,“[꜁tiɛ]人”与“[꜁tiɛ]饭”的“[꜁tiɛ]”应当是同音异体字,将“[꜁tiɛ]人”写作“咥人”则是同音假借的用法,而非本字。

    大同方言中的[꜁tiəɣ]的用法与陕西话中的[꜁tiɛ]十分相似,也可以用作“吃”和“打”。如使用“吃”这个义项时可以说“一顿饭[꜁tiəɣ]了两个馒头”、“[꜁tiəɣ]两碗米饭”,使用“打”这个义项时可以说“[꜁tiəɣ]那个人一顿”、“[꜁tiəɣ]他”。“[꜁tiəɣ]”在大同话中与“顶”字读音相同,声调不同。在大同方言中“深臻曾梗通五摄的鼻尾音脱落后均演变为舌根浊擦音[ɣ] ”,普通话中的鼻音韵“[ŋ]”在大同话中变为“[ɣ]”,“[iŋ]”在大同方言中变为“[iəɣ]”,如:冰[piəɣ]30、平[pʰiəɣ]313 、今[ʨiəɣ]31、挺[tʰiəɣ]54、奔[pəɣ]31、闷[məɣ]31、冷[ləɣ]31、冥[miəɣ]31。然而《说文解字》中载“顶,巅也,从页,丁声”,“顶”字并没有“打”或“吃”的义项。

      检《广韵》“打”字,“击也,德冷切,又都挺切”,“打”字的“又音”“都挺切”属于“顶”小韵。显然大同方言中的[꜁tiəɣ]是由“打”字的“又音”发展变化而来的。但大同方言中“打”字仍读为[ta],如“[ta]架”、“[ta]闹”、“[ta]斗”等。可是当[꜁tiəɣ]用作“吃”的意思时明显与“打”没有任何关系,与之很可能亦为同音异体的关系。“[꜁tiəɣ]” 用作“吃”的意思时该如何写,这似乎可以从陕西方言中的“[꜁tiɛ]”字进行推断。

二、[꜁tiɛ]与 [꜁tiəɣ]的关系

    《广韵》中“打”字读作“都挺切”时属于“迥”韵,据唐作藩先生《音韵学教程》中对中古语音的构拟,当读作“[tieŋ]”。陕西方言中的“[꜁tiɛ]”与之相比脱落了鼻音韵尾“[ŋ]”,由阳声韵变为阴声韵。主要元音舌位略有降低,由[e]变为[ɛ]。此种主要元音舌位发生变化的现象在陕西方言中亦有迹可循,据孙立新《关中方言略说》“西安、商州、三原、户县等地读[ẽ,iẽ],兴平、乾县、韩城等地读为[ɛ,iɛ],宝鸡全市以及富县、定边等地读为[əŋ,iŋ] ”。综上所述,陕西方言中的“[꜁tiɛ]人”应当写作“打人”,“[꜁tiɛ]”是“打”字的又音发展变化而来的。由此也可以推断大同方言中的[꜁tiəɣ]与陕西方言中的[꜁tiɛ]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关系。

      大同方言中也偶有将“打”字读为[tiɛ]的现象,如大同话中“往锅里打两个鸡蛋”可以说成“往锅里[tiɛʔ꜆]两个鸡蛋”,在[tiɛ]后加了喉塞音韵尾,读为入声。所以普通话中的“[ta]”在大同话中有[ta]、[tiəɣ]、[tiɛʔ]三个读音,[tiəɣ]与[tiɛʔ]有相互影响相互混淆的现象。据上文所述,大同方言与陕北方言关系密切相互影响,[tiəɣ]与[tiɛ]的辅音与韵头相同,主要元音仅存在舌位前后上的细小差别。如此有理由推断,大同方言中的“一顿饭[꜁tiəɣ]了两个馒头”、“[꜁tiəɣ]两碗米饭”的[꜁tiəɣ]是由陕西方言中的[꜁tiɛ]发展变化而来的,亦当写作“咥”。

相关文章

  • 聊聊陕西方言“咥”

    陕西古称“秦”,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东与山西隔河相望。二省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自古交流十分频繁,春秋时...

  • 商洛方言词介绍【42】咥块子(咥脍炙)

    商洛方言中有“咥块子”一词,也可分开写成“咥……块子”,是占人便宜的意思。但“咥块子”为何有占便宜的意思呢?“咥”...

  • 2022-07-03   咥面

    陕西关中一带方言,把吃面叫做咥面。 周末去看电影,到万达广场时距开场还有三十分钟,于是下楼去了名曰潼乐...

  • 南記|再见,青春!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装台》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张嘉译、闫妮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手机铃声里吼上的那一嗓子老秦腔,再咥上...

  • 天高暖日不言愁

    文/雷向峰 牛牵硙子硙牵牛,岁月悠悠转日头。 咥碗糁糁酸菜饭,贫寒富贵不知愁。 咥,关中方言吃之意。

  • 2019陕西面食大会在咸阳开幕,著名小品演员郭达现场助力

    陕西人咥面不知起于哪朝哪代,但陕西的娃娃们不用教却从小就会咥面,这种基因似乎在娘胎里天生就有。刚会吃饭的小孩子,筷...

  • 晚餐,咥一碗爽口的浆水面

    咥,一个口语字,我们西北人的方言,吃饭的意思,百度输入“die”,这个字跃然眼前。 咥,用西北尤其是兰州话,语气重...

  • 陕西方言

    最近老被人嘲笑我陕南口音重,来西安快三十年了,乡音未改鬓毛衰。 95年刚到西安时,改说普通话,着实让我磕磕...

  • 打油诗

    三秦自古民风悍, 爱咥辣子爱咥蒜。 村官带人把人砍, 老妪拔刀杀老汉。 陕西愣娃怂不管, 一言不合就开干。 你若旅...

  • 陕西人注意了,7月中旬有一大波福利来袭

    要说咱陕西啥最火 除了泡馍凉皮肉夹馍 那就是咱“陕西方言”了 小编的朋友圈里 大家都在刷屏“陕西方言要火”的帖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陕西方言“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wm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