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杨先生回忆家庭往事

作者: 桃酥1618 | 来源:发表于2016-01-12 17:28 被阅读95次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某天,看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转过头去看着先生,冒出来一句:我好羡慕杨先生这样的一家人。先生问我羡慕什么,我回答说喜欢这种“拉上窗帘,相对读书”这样的夫妻。

看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杨老和钱老都是那种书痴的人,一头扎进书海中,不求名和利。

我喜欢书,爱屋及乌,喜欢书痴。从前对钱钟书的认识,始于《围城》,印象中,他分不清左右脚,他文笔犀利,更甚者,有人说他“刻薄”,但杨先生的笔下,他是一个可爱的读书人、笨拙的丈夫、和蔼的父亲、孝顺的儿子、勤勉的同事。

文中一开始是以一个梦境为序,以倒叙的方式回忆最后一家三口的相依相偎的生活,直到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留下杨先生一个人独自徘徊。第二部分从梦境中走出来,讲述和钟书新婚随即去英国牛津求学趣事,两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国外相扶相持,除了读书,还学会了做饭并认识一群可爱的朋友。后面有了女儿圆圆,我很喜欢钱先生迎接女儿的言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后面一家三口去巴黎,回国,到上海,辗转北京,从干面胡同到北师大再到三里河寓所。一家人经历风风雨雨,依旧没忘记初心,以恣意读书为乐。

圆圆头,聪明伶俐,当爸爸的朋友,做妈妈的”姐妹”,因为身体和外部环境缘故,几度休学,但她的功课并没有落下,真正性情的和同学友好相处并在同学之间赢得尊重。她一好苗子,似一颗青莲,在那种动乱的年代,出淤泥而不染。

而钟书先生,大智若愚,在生活上笨拙的可爱,但他也会烧茶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在学问上如鱼得水,但并不因此孤傲。

杨先生,和钟书是一类人,钟书不会的,她会。钟书会的,她谦虚的说还没达到他的高度。

哪里有家人,哪里就是家。人生短暂,喜乐哀忧,莫过于有一个知音陪同。我们仨剩一个人,杨先生孤勇的走在寻找家的路途中。而我,合上书,很想看看这位古稀老人。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她并不喜欢被打扰的生活,还是静静的在远方祝福她,在文字里陪同。

相关文章

  • 《我们仨》--杨先生回忆家庭往事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某天,看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转过头去看着先生,冒出来一句:我好羡慕杨先生这样...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我们仨》:珍惜温暖长情的陪伴,接受突如其来的离别

    01 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透过《我们仨》,回忆了一个温暖简单的家庭60余载...

  • 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

    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此感觉来自于杨绛先生所著的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指的是杨先生一家三口――杨先生本人,丈...

  • 2022-05-20理解

    早上想起之前读过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其中有一段是杨绛先生回忆家庭生活,有一段时间是钱钟书先生被家里写信督促回老...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一佳作。主要讲述了杨绛夫妇和其女瑗的一些往事,可以算是一篇回忆录。整个文本分三部,其中...

  • 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分离

    今天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合上书,不禁感动得流泪。这本书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杨绛在92岁高...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读《我们仨》

    时年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深情回忆、撰写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我们仨》。记录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 《我们仨》:做了一个万里长梦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爱人钱钟书先生和爱女钱瑗均离开后所写,先生一边回忆着我们仨的快乐日子,一边写下我们仨失散的过...

  • 随笔–《我们仨–别离》

    路过小寨翻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段段往事的回忆读到我们仨失散了的时候透过古栈道的离情反反复复的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杨先生回忆家庭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gq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