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
家里的老大容易完美主义,因为给的期望很高。理解为老大提供机会让他感到输了也没什么,不必凡事都求第一的重要性,理解帮助排行中间的孩子减轻受挤压感的重要性。总之,要理解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占据了一个角色,例如,好孩子的角色,其他孩子则可以觉得必须找到其他的角色来扮演,如反叛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爱运动的孩子,善于交往的孩子。。
两个孩子如果都是在一个方面表现优秀,那么家庭氛围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气氛。但大多数孩子相信,为了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己需要与其他孩子不同。
老大: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挑剔,循规蹈矩,有条理,好胜,独立,不愿承担风险,保守。往往会错误地以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最小:容易被娇惯,错误地认为,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得自己的重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又有创造性,爱玩儿。没有得到满足,就认为生活不公平。
“我不会”和“你做给我看”的背后是要求别人“你替我做”。
在孩子3岁以后,如果父母继续为孩子穿衣服,就是在剥夺孩子发展责任感,自立和自信意识的机会,孩子就不大可能培养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相反,他们会觉得只有当别人替自己办事才会有归属感。
一旦孩子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习惯和品格,要想改变会有多么困难,我们童年时代形成的信念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蓝图”,即便是那些信念不再有任何意义。
骄纵孩子容易,如果你说你没有时间,你会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技能和态度。孩子的技能不是自动出现的。“超级妈妈”不是一件好事。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会选择变成“赶超者”,认定自己必须赶上超越前面的人,来显示自己的价值。
人人都想要被看见,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排行中间的孩子
会受到挤压,即没有老大的特权,又没有老大的好处。错误的理解——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各种形式——成功欲望过强,或者不充分发挥能力,大多比其他孩子随和。可以同情弱者。
独生子
会愿意独处
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独一无二,而不是成为第一。
例外
当孩子有机会会在同一个位置上生活四年以上时,他就已经形成了很多对于生活,自我以及怎样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
当其他孩子加入家庭时,原来的老大或老小就被从自己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这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令其非常生气的事情,如果我们能给予这些孩子理解,并让他们参与家庭会议,以便他们通过受尊重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对这些孩子将会是极大的帮助。
老二可能会变成一个“艾维斯型孩子”(美国出租车公司广告,我们不是第一,所以我们更加努力)——竭尽全力赶超老大,这时老大可能会放弃完美主义,老大则有可能成为“辍学生”。家长需要理解老大的苦楚,这种理解为他们提供给老大以鼓励(而不是发火或沮丧)的基础。
实际老大和心理老大,实际老小和心理老小,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这些知识不是用来给孩子贴标签或下定论的,我们不能因此而自鸣得意,以为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多么“正确”。它只是用来突显孩子的长处。要时刻牢记,人多少有许多途径来展示自己的特性,我们应该去发现并欣赏这些独到之处。
过度补偿: 心理学专用词汇,指为克服自卑等心理而发生的过度反应,被动和主动。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出生顺序的知识都会有助于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仅仅让另一个人知道,你能明白,理解,并且尊重他的观点,就已经是你所能做的最具有鼓励作用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